75一幅图案画(3 / 5)

鲁迅 鲁迅. 6535 字 2021-07-02

觉,就在这间木匠房的地面上校对完了《故乡》全部校样。

出版小说集《故乡》,关键问题是印刷费。鲁迅把出版《呐喊》所得版税作为《故乡》的印刷费,将这本《故乡》列为《乌合丛书》由北新书局出版了。

陶元庆的图案画作品《大红袍》就这样以短篇小说集封面保存下来。后来,鲁迅特地写信告诉陶元庆说有一位德国美术家eche也说《大红袍》很好,特别是那剑的部分画得最好。

在鲁迅及其他朋友的热心帮助下,1925年3月19日,在北京西四帝王庙举办陶元庆绘画展览会。展览会开幕的前一天,鲁迅写的《〈陶元庆氏西洋绘画展览会目录〉序》在《京报》副刊上发表,介绍了陶元庆潜心二十多年研究绘画的艺术造诣。次日展览会正式开幕,到会参观的人特别多。当天下午,鲁迅在陶元庆和许钦文的陪同下第一次参观了画展,这天下午,鲁迅又同许寿裳一起第二次参观了画展,每次参观都在《大红袍》、《农女》等画前长时间停留鉴赏。鲁迅认为,陶元庆一向擅长国画,善于表达个性,就是保持东方风格而不失去民族性,而且东西艺术表现方法结合得很自然。

鲁迅看了陶元庆的许多作品,更加喜爱陶元庆的画了,便请陶元庆给画张肖像,陶元庆自然是欣喜地接受了这项“任务”。但是,不是鲁迅抽不出时间来,就是陶元庆忙于画书面图案,这样一拖再拖就过完了暑假,陶元庆要回台州六中去,和鲁迅商量了一下,结果是,陶元庆带着两张鲁迅的照片走了。可是,鲁迅又常常写信要陶元庆画书封面,而书面画还要得很急,一个学期过去了,肖像画还是没有画成。接下来,一个寒假也过去了,仍然是没有画出来。

陶元庆给鲁迅画肖像那可是真用功夫。他左手捏着照片,右手拿着木炭棒,站在画架前面画画擦擦、擦擦画画,有时躺到床上去,摇晃着两只脚在那里吟诗,构思好了一轱辘跃起来接着画。画了一阵子,然后闭着一只眼睛左边看看、右边看看。一天傍晚,鲁迅的肖像终于画完了。陶元庆叫许钦文过来看看。许钦文连声说“很像,很像!”可是,陶元庆仔细看了一阵子,突然拿起橡皮嚓嚓嚓把画的肖像全擦掉了。许钦文惊诧地叫起来“你这是怎么啦?辛辛苦苦画的怎么都擦掉拉?”陶元庆瞪了许钦文一眼,没有说什么,拿起一根粗的木炭棒重新画,结果一气呵成。许钦文看了之后恍然大悟,陶元庆不只是要求画的像,还要求画出鲁迅的精神特点来,要神似就得用粗线条来表现。这样,直到半年以后,陶元庆才完成了给鲁迅画肖像的“任务”。

陶元庆在台州最后完成鲁迅肖像画之后,便将肖像画通过邮局寄给鲁迅。1926年5月3日,鲁迅“午后往邮政总局取陶璇卿所寄我之画像,人众拥挤不能得,往法国医院取什物少许,仍至邮政总局取画像归。”(《鲁迅日记》)可见,鲁迅想见到画像之心切。这幅肖像画,是一种木炭画。鲁迅担心日久天长木炭屑会不会脱落,便写信问陶元庆。陶元庆回信说明已经用吹管喷上了绥力克停止液,因而木炭屑不会脱落。鲁迅便又高兴地给陶元庆写信。

不久,鲁迅离开北京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陶元庆已在上海江湾立达学园任教,许钦文仍留在北京,彼此便只能通信联系了。后来,鲁迅又离开厦门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10月3日,鲁迅最后到上海定居下来。这时,陶元庆仍然在上海江湾立达学园教画画,而许钦文也已离开北京到杭州教书,于是,他们和鲁迅的来往又密切起来。自然是陶元庆到鲁迅那里去的次数要比许钦文多,一来陶元庆就在上海,二来陶元庆还在继续为鲁迅画书封面画。陶元庆还将他的同事画家黄涵秋、丰子恺介绍和鲁迅认识。

这年冬天,陶元庆在鲁迅的关心帮助下,又和他的画家同事共同办起了立达学园绘画展览会。自然,这次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