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一幅图案画(1 / 5)

鲁迅 鲁迅. 6535 字 2021-07-02

故事发生在鲁迅住在北京西三条胡同的时候。那时候,许钦文是鲁迅的老朋友,也是鲁迅家的常客,三天两头跑到鲁宅向鲁迅请教探讨。

一天,两个人在一起闲谈。

“听你妹子说,在会馆里,你有一位新来的朋友,是个画家,他是专长于什么画的?”鲁迅很随便地问。

“哦,他叫陶元庆,我们从小同学。”许钦文回答。“说来话长。他从小就爱画画,花卉仕女都画得不错,在小学的时候就出了名。我和他同考进第五师范,毕业后又同在母校附小服务,还是同住在一个宿舍房间里。他在师范时趋向于西洋画,也注意素描和水彩画。我到北京工读以后,他考进了上海《时报》馆,专画《小时报》上的图案。《时报》馆和有正书局相通,他便有机会参考狄楚青所收藏的大量的日本图案和印度图案。他很喜欢这些图案集,自认为是获益不浅的。后来,他离开《时报》而考进了上海专科师范,从此注意学习油画。”

“你说你那位朋友善长画图案,那末,可否托你代请他画个书的封面画,给我这本《苦闷的象征》作封面?”鲁迅指了指桌面上的一本书稿校样说。“这是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书稿是最近翻译完成的,已经制版印出了校样,校对完以后就可以出书了。”

“没问题,我想他肯定愿意帮忙的。”许钦文爽快地答应。

许钦文回到会馆里,将鲁迅需要一个译作封面的事对陶元庆一说,陶元庆果然欣喜地接下了这个活,而且抓紧时间很快就把封面画成了。这张封面上画了一个半裸体的女子,披着长长的黑发,用鲜红的嘴唇舔着鎲叉,图案构思十分新颖。许钦文拿着这张封面去见鲁迅,鲁迅接在手里仔细观赏品味着。

“嗯,这张封面使《苦闷的象征》披上凄艳的外衣,很好,很好!”鲁迅高兴地连声赞叹。然后对许钦文说“哪天他有空,请他过来随便谈谈,你陪他来好不好?”

“好,好!”许钦文回答。

过了两天,许钦文将陶元庆带到鲁迅家里来。走进鲁迅住的老虎尾巴,书桌上、茶几上、床上到处都堆满了书和文稿,鲁迅让两位客人和他一起在老虎尾巴门口的饭桌旁坐下。就这三个人,彼此相知,无须介绍,一见如故。以美术为题,鲁迅先开口,陶元庆回对,于是两人滔滔不绝地畅谈起来。鲁迅对美术的研究已非止一日,早在青少年时代就对美术很有兴趣,初到北京教育部时,蔡元培任教育总长,让鲁迅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职。当时新思潮兴起,为破除迷信,蔡元培提倡以美育取代宗教,在教育部内设“夏期讲演会”,让鲁迅在这个讲演会上讲《美术略论》。现在,和画家陶元庆坐在一起真有不少共同语言,陶元庆没有说清楚的地方,鲁迅就加以补充,如此使许钦文无从插嘴,不过,他在旁边倒也听得津津有味儿。从中国画到西洋画,从美学美育到美术史,鲁迅和陶元庆整整谈了一个下午。

从此,陶元庆成了鲁迅的好朋友和鲁迅家里的常客之一。1925年1月25日,春节的第二天中午,应鲁迅的邀请,陶元庆、许钦文、孙伏园来到鲁宅,应鲁老太太邀请,俞家三姊妹、许钦文的四妹许羡苏、还有王顺亲也来到鲁宅,宾主11口人热热闹闹在一起,吃的都是绍兴家乡菜,还有家乡的土特产,家乡人家乡风味,真是格外的亲切。

陶元庆在中国画、水彩画、西洋画、油画各方面都有相当的成就。那时候出版文艺书籍大多以图案画作封面,从《苦闷的象征》开始,陶元庆给鲁迅画封面,后来给鲁迅画了《坟》、《彷徨》、《朝花夕拾》、《唐宋传奇集》等许多书的封面,还有鲁迅经手编辑校对的其他人的书,也常常由陶元庆画书的封面。鲁迅对这些书的封面都非常满意。

陶元庆画的图案画中最突出的、也是他自己最得意的一幅是《大红袍》。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