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追求真理,最终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宗白华先生曾分析说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协和,又失去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所依傍,仿徨,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表。《浮士德》是人生的全部反映和其他问题的解决。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求解决其问题,指出解决之道。所以有人称“他的《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
参考文献:
[1]歌德浮士德[]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2]蒋承勇西方文学中“人”的母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盖松梅,陈占友康德自由思想初探[j]社会与经济信息,20022
[4]爱克曼歌德谈话录[]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5]卢卡契《浮士德》研究[a]卢卡契文学论文选第一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6]傅守祥启蒙精神的高度与限度——试论理性悲剧浮士德的启示意义[j]思想战线,20042
[7]傅守祥理性悲剧浮士德:人类灵魂与时代精神的发展史[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8]宗白华美学与意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
第五篇
“
《试析浮士德的自强不息精神》
张美云王秀铃
《浮士德》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它取材于16世纪德国有关江湖术士约翰乔治浮士德的民间传说。歌德上大学时,就萌生了创作《浮士德》的想法,历经辗转,直到1831年,即歌德逝世的前一年,终告完成。《浮士德》的创作历时六十年之久,其间,世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歌德自己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这一切,都反映在这部跨时代的巨著之中。对于时代和歌德本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具有总结意义的作品。
主人公浮士德是中世纪的一位学者,他为了追求新的生活和事业,与魔鬼梅非斯特定下合约。在魔鬼的帮助下,浮士德经历了一番对人生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探寻过程,最终认识到生命的根本意义和最高目的。
尼采在《查拉图士特拉如是说》的序言中说“人是应当被超越的一个单独的人,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弘扬整整一千年的人类生存一这就是一位在不完全、支离破碎的芸芸众生面前充实、丰富、伟大而完全的人。”在歌德心中,浮士德就是这样的人,他的形象是全人类的代表。浮士德集所有积极与消极的特征于一身,作为人不可避免的陷入迷误和过失之中。他的追求并非一帆风顺,整个探索与追求的过程处处体现了充满矛盾的精神:既有崇高的理想,又有平庸的欲念。方面执着尘世、强烈另一方面又不断反省,不断要求从平庸的个人生活中解脱出来,追求更高远的境界。如浮士德自己所说:“有两个灵魂住在我的胸中,它们总想相互分道扬,遭:一个怀着一种强烈的,以它的卷须紧紧攀附着现世:另一个却拼命要脱离尘俗,高飞到崇高的先辈居地。”1在前进的道路上,魔鬼一再利用他性格中恶的一面引他堕落,但他却从不沉酒于此,从不满足,“我只管渴望,只管实行,然后再希望,就这样以全副精神,冲出我的生路“。浮士德有平庸的缺点和卑下的欲念,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始终焦躁不安地追求、获得、再追求。他身上有一种不断行动、永不满足的活力。
浮士德的形象还有更高的哲学涵义。这主要表现在著名的“浮士德难题”以及面对这种困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