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鲶鱼放到池塘里,搅风搅雨,总有办法。” 许尚淡然的道:“只要确定地方上确有其事,那就把九卿廷尉下辖的干臣和九卿治粟内史下辖的干臣……再组织个候补官员百人团,一起派下去。” “九卿治粟内史的下辖干臣负责查账,九卿廷尉下辖的干臣负责现场问罪抓人,只要出了缺,就原地从候补官员百人团中进行补缺上位。” “我就想问问,在这种制度下,这些候补调察团,还不得卯足了劲儿,掘地三尺也要把罪证给找出来。” “毕竟贪官不挪屁股,他们就上不了位啊!” “还有两个领衔干臣的包庇问题,其实只要有密折制度,给他们几个胆也是包庇不了的。” “因为你敢包庇,指不定转头皇帝那边就收到了消息,就问你敢不敢押上全部的身家性命来赌吧!” “这贪官就算是你的亲儿子,你估计都得想办法大义灭亲……” “同时,经过这现场亲身经历的查贪、抓捕、问罪,再亲眼见证贪官匍匐于地,跪地求饶的惨状,对于刚上位的候补官员,绝对是一项极其有力的震慑。” “如此一来,在查贪之时的官官相护问题,也就能够解决了。只不过前提依旧是……朝廷得有足够的候补官员在排队补缺……” …… 任何事情都是有前提的。 许尚给出的诸多查贪方案,都得建立在人才储备足够的情况下。 否则。 一切都是空谈。 就拿大秦的现状来说。 本身就基层官吏严重不足,别说排队补缺了,地方郡县有一半空缺都没有屁股。 这种时候。 确实没法大动干戈。 不过只要持续发展下去。 人才储备肯定是越来越多的,这是必然之事。 尤其到了王朝的中后期。 太多有能力的人,根本等不到官位空缺…… 往往帝国中后期又贪腐严重。 那么许尚的这个惩贪方案,只要遇到中兴之主,就必然能够为国家延续命数。 只不过王朝大后期的话。 那真是神仙无救了。 任何国策方案都是没有用的,只能推倒重来。 “再谈贪官畏罪自杀的事儿。” 许尚扯了扯嘴角:“这确实很常见……总有一些贪官,觉得自己横竖都完了,他也不敢咬出旁人,只能一死了之。” “他死了,他家人就能活,甚至还能活的很好。” “这也简单,抄家嘛!官邸和其老家所在的老宅,同时封控,一起查抄。” “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贪官知晓家会被抄,就会选择把家财投放到亲友名下。” “这也简单,只要亏空没有补齐,那就继续查与之相关的亲友,凡是有钱财来往的,一律也进行抄家,直到亏空补上为止。” “如此,贪官的本家和亲族,就都别想留有半点财产,休想遗泽后人。” “至于贪官一旦收到确凿的风声,不等被抓进狱中,就直接舍命抵赖,死无对证……” “呵呵!贪官若是不死,那就只抓其一人。他胆敢自杀,那就抓其全家同审,甚至于严刑逼供,然后继续按照流程查抄补齐亏空。” “最后便是负责查案的钦差,此人究竟会不会中饱私囊……地方亏空都是明数,他如果又能补齐亏空,又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弄点外快,那就只能说这钱该他挣的。” …… 正常情况下,抄家这种事儿很容易被经办的官员过一手。 也就是好东西都到他手里了。 上报的都是一些次品。 可现在地方上的亏空都是有数的,不管经办的官员在抄家之时,怎么过一手,明面上的亏空都必须得补齐。 这便是一道红线摆在那里。
第220章 一箭三雕(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