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所得俸禄养不起一大家子最基本的开销吃饭。”
许尚想了想,道:“我大秦的年俸,往往都是跟爵位挂钩。有爵无职,照样可以一大家子滋润。”
“而很多有职无爵的官吏,他们就很难受了,固定年俸不多,万一家里人出现什么意外,他们的收入就很难裹得住。”
“这种情况下,他们手里如果握有实权,就很难不动心思。”
“因为你当官当到家里揭不开锅,这传出去只会惹人笑话……也会被同僚视为异类……”
……
大秦的官职和爵位是分开的。
一为职位。
你到达什么样的爵位,才能担当对应的官职,而年俸也是根据爵位进行发放。
那么问题来了。
有没有爵位和官职出现倒挂呢情况呢?
自然是有的。
很多人擅长打仗,却并不一定擅长治政。
按照上计考科制度。
你没有政绩,那就降你的职,可连带降爵的话……
这个就要看情况了。
除非你年年都表现很差,一撸再撸,最后爵位肯定也得降。
综上。
或许很多人还是分不清。
其实很简单。
大秦的制度就是根据军队进行应用的。
一级公士:这意味着你杀了一名甲士,有了这颗脑袋,你就能升爵得赏。
田地一顷,也就是百亩良田。
住宅地(宅基地)一块。
仆人一个……也有可能分不到你家,只能在农忙之时,从官府轮调共用的奴仆。
年俸:五十石粮食,约等于三千公斤的粮食。(也有说一千五百公斤,换算的是秦朝一石等于现代六十斤。)
反正无论怎么看,秦朝的俸禄都是非常丰厚的。
多少有点高薪养廉的味道了。
紧接着。
你是公士,才有可能担任伍长……
对,没有爵位。
你就担任不了军职。
当了伍长以后,你的小队整体表现都不错,你就可以晋升到第二级爵位:上造。
上造可以当什长,管理两个伍长,十个士兵。
三级簪袅可以当屯长,下辖行伍五十人,有资格骑马,平时吃饭都是精米,这还只是在军中的待遇差别。
年俸赏赐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
像蓝田游骑……
基本都是由三级簪袅爵位的精锐之士组成。
相比之下。
栎阳甲兵的整体兵员素质,反而要下降一等。
至于都尉军、中尉军则跟栎阳甲兵差不多,每年都会轮职。
卫尉军属于宫廷卫士,这个级别爵位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看出身……
你是哪家的嫡次子,有过什么军功。
九卿卫尉都会进行选拔……
而四级不更就是百夫长了,也称百将,属于基层军阵的中流砥柱,民爵的顶点,平头老百姓的封顶爵位。
至于为何叫不更。
国家不打仗了以后,你有权力不服役,无论是徭役或者军役都能免。
当然。
大秦现在的情况是……
鼓励不更出来做官吏,但一般不会是很大的官,因为不更属于民爵,太多人在这个层次,却大字不识一个,这就很无奈,往往只能担任秦吏中的小官。
到了大夫级爵位以后,你就能正式为官了。
五级:大夫,战时你就是五百主。
六级:官大夫,战时你就是千夫长,又称千将。
七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