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哪一样不要钱粮的支持? 封禅泰山和琅琊开海的事儿都过去了。 王绾也不想多提。 但眼下正在筹备开办的国策大事,显然都是难以拖沓的国策方针。 “陛下,恕微臣直言。” 右相王绾拱手道:“夫子怜悯魏地灾民固然可敬,但为今之计,必须得苦一苦魏地百姓,还是要以帝国的国策发展为重。陛下的心中,更应该装着九州万方,而非河内一隅之地。” 王绾的态度十分明确。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这两年他们从中原征收的赋税,已经是各种大打折扣了。 如果再从关中调粮,以资中原之利。 王绾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随即。 冯去疾也拱手附和道:“陛下,右相所言极是……我们总得为来年的北伐,预留一些粮草作为预备,以防出现突发情况。” 冯去疾特地言及了国防诸事。 这显然就是说给屠雎听的。 你三公国尉……总不能不重视国防,反而嚷着要赈灾吧? 果不其然。 “事关覆灭匈奴,巩固边防,我关中仓储之中,纵有余粮也是不能轻动的。” 国尉屠雎拱手道:“还望陛下以来年北伐大计为重,至于魏地百姓……没办法,这个冬天只能让他们先挺一挺了。” 国尉屠雎也给出了极为保守的态度。 他无所谓魏地死多少黔首灾民。 他只在乎必须确保北伐的顺利凯旋。 综上。 民生、建设、战争。 大秦明显依旧摆脱不了现有的军武惯性,只要有北伐的规划,那么就连国策建设都得给战争让步,更别说民生了。 这是正确的吗? 其实还真是正确的。 大秦北伐匈奴,这一仗乃是重中之重,万万不能输的。 右相王绾、副相冯去疾和国尉屠雎预备战略物资,防止意外境况发生。 这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如此。 嬴政也没有办法。 他固然想听夫子的话,尽量从关中腾挪一些物资,让魏地少死一些百姓。 可这种事情总得商量着来的。 嬴政不会冲动的一言而决。 让他从民生、商贸、建设、北伐中,择选其一。 他也百分百力挺北伐大计。 没办法。 屁股决定脑袋。 而站在许尚的角度,他肯定也不可能傻到要求腾挪军用物资,以赈济魏地百姓。 这两年虽说国家百废待兴,到处都需要钱粮。 但关中和巴蜀都有大丰收。 你要说一点存粮没有,这是说不过去的。 可要让右相王绾把仓储的家底掏出来一部分,哪怕只是一小部分,王绾也会极其不情愿。 因此。 王绾料定了,只要他提出需以北伐为重,皇帝就必然会退上一步。 这就是能够和皇帝直接参与议政的隐形权力所在。 议政,议政。 看似大臣没有决策权。 实际上臣子也总有办法应付皇帝,而且会让皇帝挑不出任何毛病。 就算皇帝下令让人把仓储的钱粮数额再度明确上报。 也没有用…… 因为王绾可以把明年的各国国策建设预算,都摆到始皇的面前。 秋收刚过。 我们确实大丰收了。 可距离下一次大丰收还有一整年的时间。 你说万一明年关中出个旱灾什么的,可怎么好? 国家难不成当场停摆? 反正总有假设的突发情况,需要预防…… 说到底。 还是老问题。 究竟是关中为重……亦或者中原为重…… 如果大秦是正常的大一
第212章 民生、建设、战争(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