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嬴政的提醒和叮嘱下,郑国也大概明白自己这次要被高高举起了。 至于最终能否轻轻放下…… 郑国内心没有底,他显然还是很慌的。 实际上。 郑国还真不用慌。 原因很简单。 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已经垂垂老矣,其子二郎很难扛起大梁。 现在黄河决堤年年成灾。 总是要解决的。 而郑国就是唯一人选…… 这就像很多时候,北患不除,将军永远都是安全的。 一旦北患不再了。 反而将军会因为种种政治因素,变成飞鸟尽,良弓藏。 说白了。 整体的局势和个体的价值。 将会直接决定很多人的命运。 另外。 许尚有时候也会想……汉朝对于黄河泛滥一事都是怎么解决的…… 答案是只能搬迁。 无法解决。 黄河决堤到哪里。 人们也得跟着迁徙搬走,期间会有太多的人成为流民。 那么问题来了。 为何大秦不能采用直接搬迁民众,重新分发耕牛和稻种,重新选别的地方进行开荒呢? 原因很简单…… 黄河两岸乃是许尚原定的肥沃地区,横穿华夏之龙脉。 黄河固然难以治理。 可其作用之大,绝对是不容忽视的。 农耕产业,水利二字是根本中的根本。 你妄图在黄河水利上省事。 同时又想大力发展农业…… 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在先秦时代的条件下,没有水利就没有农业的蓬勃发展。 农业根基不牢。 什么长江水运,商贸经济,联通关中和中原就都成了扯犊子。 综上。 治理黄河,兴修水利。 这一条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坎。 咱们现在的目标就是先防止黄河年年决堤。 后面再逐年按照束水攻沙的治理方案……长久施行…… 最后才应该是郑国的六堤方案。 更妥当的说法应该让六堰方案。 堰口便是水利引流灌溉的基础,施工方法上还是非常复杂的。 这时。 华阳太后好奇的询问道:“话说我一直搞不清楚,李冰的都江堰,究竟妙在何处?为什么现在就连黄河的堰口,也要仿照都江堰建造……” 华阳太后对于工造水利,显然是一窍不通的。 她只知晓李冰很厉害。 却并不明白李冰究竟厉害在什么地方。 扶苏闻言也接过话茬:“我也挺好奇的……” 扶苏属于标准的好学,他就是想搞清楚都江堰的原理,以前他也找人问过,但并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 可见都江堰是个非常复杂的设计。 别说让人凭空创造了。 就算解释清楚,都是一件挺难的事儿。 相比之下。 许尚依据后世提出的束水攻沙方案,反而有些过于简单了。 河道窄,水的流速就快,会带走泥沙。 河道宽,水的流速就慢,泥沙便会沉积。 可河道窄肯定也有缺点。 那就是丰水期,河道窄了就兜不住了。 所以就得搞很多减水坝,蓄水湖之类的,视情况调整黄河的流速。 这个事情还是很讲专业性的。 但底层原理非常简单易懂。 也很容易开解。 扶苏等人一次就能听懂…… 这也导致众人言及都江堰的原理,便下意识把目光投向了夫子。 “郑国。” 许尚笑着微微摇头,他道:“对于都江堰显然还是你更有研究一些,你来说说吧。” 许尚在
第209章 都江堰的原理开解(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