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场外,以辩证的目光去看待双方的,无论是大衍还是匈奴都不能说是做错了。
大衍杀匈奴是为了保家卫国,匈奴侵大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很难说谁对谁错。
但此刻,李汐站在大衍的土地上,身为大衍人,她天然就站在匈奴的对立面。
“匈奴好打吗?”
李汐直白的问出自己最想问的话。
顾景之听完之后忍不住笑出声来,“好打,我们已经摸清了匈奴人的作战手段,每次都是压着他们打。”
顾景之说的是真话,可能是没有经过教化的原因,匈奴人的思维同大衍人比起来是较为僵化的。
他们的行事更偏向于野兽,喜欢直来直去,不爱动脑子。
不过顾景之也并非觉得匈奴全无可取之处,至少他们的骑兵还是很强的。
匈奴人从小骑羊骑马,挽弓射鸟,长大些后,射兔猎狐,一直在进行着无形的训练,等到成人之后,不用特地训练,他们便拥有作战的能力。
因为马匹的原因,他们作战方式更为灵活的,利于己方,如鸟聚集,不利时便如雨四散。
所以,尽管镇北军在同匈奴的对战中占据上方,却并歼灭过太多匈奴人,盖因为他们跑的太快了。
镇北军在边关镇守了多少年,就同匈奴对峙了多少年。
他们了解匈奴,匈奴同样也了解他们。
在知道在大规模的对战中他们无法在强悍的镇北军中占得便宜后,他们果断的选择更恶心人的方法,那就是小规模侵袭。
边关很大,镇北军不可能在每一处都设卡,他们便抓住了这一点儿,把队伍分为数支小队,专门找防守薄弱的地方或者村庄进行劫掠,一旦得手立刻撤退。
他们动作太快,导致每次镇北军得到消息赶过去的时候,匈奴已经带着劫掠到的粮食和人口撤回了草原。
在草原上他们的优势就远远不如匈奴人,被匈奴人视为神圣之地的龙城他们至今没有找到它的具体方位。
不过针对匈奴人的小规模侵袭,镇北军也想了应对之法。
虽然镇北军在边关每一处村落都设岗,但他们可以机动应对,镇北军中特设了巡查营,专门负责在容易被匈奴当做劫掠目标的地方进行巡视。
石韩硕就是巡查小队中的队长,他这次就是在巡查过程中中了匈奴的埋伏,小队几乎全部被俘。
不过石韩硕被俘之后并没有被匈奴人直接带回草原,而是用他作为鱼饵引人上钩,不过匈奴人也没想到上钩的居然会是顾景之这条大鱼。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估计此刻他们还在沾沾自喜于杀了匈奴心腹大患顾长风唯一的儿子,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顾景之幸运的遇到了李汐的,匈奴这次算是连人带饵都没了。
对于顾景之的话,李汐信了八成,作战这种事情,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据她的观察,镇北军的军人素质都挺不错的,精神面貌也好,不像是经常打败仗的人。
“李大夫,饭菜端来了。”外边传来一道声音。
李汐的肚子也在此时响起了一道声音,顾景之用揶揄地眼神看了一眼李汐的肚子,嘴角微微上扬。
李汐看着他这幅样子,嘴角拉成一条直线,“笑什么笑,有什么好笑的!”
说完她起身走过去掀开帘子,接过门口士兵手里的托盘,道了句谢,转身又回了帐篷。
托盘里放着两张馅饼和一碗胡辣汤,胡辣汤还冒着热气呢,这东西自然要趁热吃。
李汐端着东西进来后看都没看顾景之,直接走到桌子旁坐下,开始品尝自己的晚餐。
李汐没有食不言寝不起的规矩,一边吃还不忘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