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果然有字! 热血瞬间上涌,小皇帝心都快要跳到嗓子眼了。 金牍上刻有十二个字。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小皇帝随口念出,声音虽小,但殿内每个人都听的清清楚楚。 小皇帝一片茫然,这是什么意思? 千里草? 甚么千里草? 救命稻草? 群臣也同样一头雾水,高祖皇帝刻这些字,是想说明什么? 适才的激动顿时松懈下来。 董卓、吕布与王五三人偷偷对视,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微笑。 “请问道长,这是何解?” 董卓毕恭毕敬,向王五‘讨教’。 众人也不禁将目光移向这位自诩为南海观世音菩萨身边的童子。 王五装模作样,仔细端详一番,又故弄玄虚地掐指一算,等吊足了众人胃口,方才缓缓说道“天意,真是天意!” 然后又问道“这金牍是当年高祖皇帝所制?” 群臣点点头。 “是为留给后代子孙的?” 群臣点点头。 “高祖皇帝话,你们自然要听的?” 群臣点点头。 “恭喜相爷,这说的是你呀!” “我?”董卓故作惊讶。 “不错!千里草,实为一个‘董’字;十日卜,实为一个‘卓’字。何青青,是为勃勃生机;不得生,是为惨淡收场。高祖皇帝已经说的很明白,欲救大汉江山,必须董卓相爷上位,方能使这枯木逢春,否则必定不得生,刘氏下场惨淡。” 小皇帝越听越是心凉,越是心惊肉跳。 群臣也面面相觑,满脸疑惑。 怎么会是这样? 高祖皇帝留下金牍,就是为了告诉子孙后代,有朝一日要将江山和帝王禅让给一个叫董卓的人? 这如何是好? 这怎么是好? 本来还指望天子剑和金牍能拉自己一把,如今看来反倒将大汉和自己推向了无尽的深渊。 辛辛苦苦得来的天子剑和金牍,反倒为他人做了嫁衣!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若能料到是这个结果,为何还煞费苦心,暗度陈仓去开启髑髅台? 高祖皇帝啊,您怎能把自己的大好河山,拱手让于他人? 小皇帝的心,瞬间从热血沸腾化为冰天雪地。 从大喜到大悲,年轻孱 弱的他如何能够承受? 老方丈啊老方丈,您怎么还不来? 曹操啊曹操,你是怎么办事的? 群臣本来也有狐疑,但王五说的头头是道,而金牍又是高祖皇帝所留,因此,多数人渐渐由质疑变成默认。 即便不认又能如何?谁敢公开质疑高祖皇帝? 见众人沉默不语,王五趁热打铁,高声说道“恭喜相爷,哦,不,恭喜陛下荣登大位。” “这,本相德薄功浅,岂可有忝大位?” “天意如此,陛下何必推却,难道陛下不想让这大汉帝国枯木逢春?难道陛下不想拯救天下万千子民?“王五推波助澜。 “孙儿千里奔波,总算不负高祖皇帝所望,将天子剑和金牍取来,他老人家既早已认定,相爷岂可不听?请相爷勿再推辞,早等大位,不负天下臣民所望!”吕布也火上浇油。 董卓这才‘勉强’答应“本相身为汉臣,怎可不听从高祖皇帝旨意,为了刘氏福祉,为了天下苍生,我也只好勉为其难了,待日后选出有德之人,本相再退位让贤。” 他虽然嘴上这么说,却难掩一脸得意之色。 立刻有大臣阿谀道“相国神武之迹,光耀明德,正应百姓之期。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昔日尧舜禹皆有禅让之美德,而名播于无穷,今日上应天意,下合民心,合该如此!” 更有人厚颜道“相爷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唐虞也不过如此,如今四方祥瑞已现,又有高祖皇帝遗诏,我等天下臣民,无不如禾苗之盼甘雨,婴儿之盼父母呐。” 王五又来到小皇帝跟前,笑道“陛下,事已至此,速请去冕易服吧?” “这……” 小皇帝当真傻了眼,他根本没有思想准备,虽然平日里已成傀儡,但毕竟还是帝王之尊,谁知这天子剑和金牍一经现世,竟是他禅位之日。 “不不不,道长所言都是虚妄之言,岂能以虚妄之言,而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