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为了高光时刻(2 / 3)

大海这一票至关重要。

李剑锋想到了顾小燕曾经说过的话,顾大海在车辆段拥有绝对的实力。

有道是成全一个人很难,败祸一个人,往往就是一句话的事。

凭李剑锋对车辆段各级领导的认识,私人感情胜过组织原则,张群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他绝对不能走张群的老路。

想讨好顾大海并不难。

给顾小燕一线希望,跟她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让她的幻觉,总有一种即将实现的希望,那样,就能有效地破除顾大海的阻力。

李剑锋对自己的智商很自信,也相信自己拥有掌控顾小燕的能力。

他上午与顾小燕的短暂接触,完全出于一种感激。

或者说,是多日没有发泄的机会,看见顾小燕,便下意识的生发出动物性本能,随口答应周末与顾小燕去市里约会。

赵君及时满足了他的Y望,他也淡漠了与顾小燕的相约,甚至已经编撰好了失约的理由。

现在想起这件事,李剑锋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跟顾小燕完成这次约会。

李剑锋想到这里,生发出一种丝丝缕缕的幻觉。

这种感觉不能用语言来形容,只能体现在生理的某个部位冲动。他明知道这是绝对不能做的事,但还要执意完成这种冲动。

李剑锋就是在这种幻觉中,疲惫的身体,渐渐进入了梦乡。

范世林回宿舍没找到李剑锋,他急匆匆要返回工具室去吃午饭。

见顾小燕一路跑来,范世林不解道:“你干啥去?”

“你管不着。”顾小燕绕开范世林,就要往宿舍跑去。

“我找遍了,根本没找到李剑锋。”范世林说。

“你看见赵君了吗?”顾小燕问。

范世林摇头。

“你呀。”顾小燕顾不得埋怨范世林疏忽,恨不得一步踏进职工宿舍。

范世林一下子惊醒了,他转身随顾小燕一起跑向职工宿舍。

“你跟着我干啥?”顾小燕止住脚步,对范世林的举动十分反感。

“我找李剑锋有急事。”范世林嬉笑着解释说。

“烦人。”顾小燕白了范世林一眼,放缓了脚步。

范世林嬉笑着跟顾小燕并排走着。

顾小燕突然止住脚步,径直返回办公室,让范世林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范世林绝对不想掺和进李剑锋和顾小燕的纠葛中。但是,他也搞不清为什么,总想搅和一下顾小燕对李剑锋的追逐。

这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李剑锋一旦跟顾小燕发生了什么,顾大海就会赤膊上阵,为李剑锋的发展开疆拓土,那样,范世林就会处于极其被动的地步。

陈占江早就给范世林下了断言:烂泥扶不上墙。

一旦李建锋羽翼丰满了,再有顾大海为其摇旗呐喊,范世林的结果,只能是被下放到某个车间,当个党支部书记,仅此而已。

范世林早把自己的未来,不能说是发展,应该叫归宿,看得清清楚楚,他想再博一下。

技改活动应该是他的成名之作。

车辆段从扩建至今已经十余年了,那些当初所谓的先进生产设备,尚未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便因新工人上岗,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技术业务培训,导致一大批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还有相当一部分设备,由于人为操作失误,处于半瘫痪状态。

如今车辆段的技术设备,除设备车间的机械加工设备,还能正常使用以外,修车、修配车间的所谓技术设备,基本被人工所取代了。

培养能够使用技术设备的现场工人,应该是车辆段技术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

我们不能说,是主要决策者技术观念陈旧,以为检修货车,最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