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涉足便拔腿而走,因此要急着讲讲它对中国后世文化的负面作用了。
中国的文化历来与政治关系密切,清谈本来是可以拉松这种关系的,但也可能把空谈之风带入政治。不幸,这种情况果然发生了。高层哲学没有怎么发展,而文化人却越来越喜欢空谈政治。你所说的清谈把佛学、儒家、道家融合在一起,这是有的,但功劳不全在清谈,融合程度也不能估计过高;而文化人空谈政治的风潮,却越谈越烈,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弊病。用我的话来说,该空的不空,该实的不实,造成两头失落。
中国古代社会后期,也有不少人对此进行检讨。他们发现,很多文化人平日喜谈玄空的心性、道统,又自以为能够以此治国,连社会上很多人也有这个误会。每次出现社会危机,朝廷总是急急地把他们拉出来做顾问,但是,结果总是一塌糊涂,甚至加速了朝廷的败亡。即使在平时,要这些人来管理行政,也是一片疲沓。于是,清代出现了一些提倡“实学”的呼吁,明确指出空谈已经成为很多文人官员掩饰自己低能的保护伞。
因此,研究魏晋清谈和它的后续影响,可以成为窥探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一个方位。这种人格结构最严重的问题,是理性抽象能力和实践执行能力的对峙和互消。这就造成了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的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