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两天,柔石又来看冯雪峰,给他带来一本日文本《唯物辩证法》。柔石说“这是鲁迅先生送给你的。鲁迅先生买重复了,退给书店也麻烦,他让我送给你,也省得你再买了。”
冯雪峰接过书来,心里涌上一股热流。
“雪峰,去见见鲁迅先生吧,以后也好从他那里得到教导和帮助。”柔石像约自己的朋友去见他的塾师或慈父一样对冯雪峰说。
说实在的,冯雪峰很渴望见到鲁迅。最近,他正在从日文译本转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碰到了一些疑难问题,正愁没有地方可以求教,知道鲁迅也在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工作,如果得到鲁迅先生的指教,那是再好不过了。而且,他正在编辑一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翻译丛书《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也可以向鲁迅先生请教并邀请鲁迅译稿。于是,他便回答“我倒很想去见鲁迅的!”
“那还犹豫什么?走吧,你跟我一起去见鲁迅先生!”柔石拉着冯雪峰就往外走。
柔石和冯雪峰一起来到鲁迅的寓所。冯雪峰带了一本普列汉诺夫著《艺术与社会生活》日文译本,还带了一本蔡特金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德文原文,向鲁迅请教了一些疑难问题。初次见面,鲁迅的话不多。第二次见面,冯雪峰自己去的,提出请鲁迅翻译普列汉诺夫的几篇关于艺术起源的通信体论文等,以便编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翻译丛书《科学的艺术论丛书》里。鲁迅欣然答应了。
后来,柔石替冯雪峰也在那附近找到一处房子,冯雪峰便搬了过去。住的近了,冯雪峰到鲁迅寓所的次数就多起来,谈话就一次比一次多,交谈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常常谈一两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鲁迅和冯雪峰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并为《科学的艺术论丛书》翻译了普列汉诺夫著的《艺术论》、卢那卡尔斯基著的《文艺与批评》等。这是后话。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