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的眼镜,脑后梳着刚刚流行的短发,穿起玉蓝色旗袍,手里撑着蓝色的洋伞,脚上穿着一双白色鞋,出门坐在人力车上,实在是够精神的。
鲁老太太看书看报,常常是靠在床上,背后靠一个二尺见方的靠背枕头,花布枕套已经很旧了。俞芳和俞藻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姐妹俩决定合绣一个新枕套送给太师母。她俩用彩色绣花线在枕套上绣了四个娃娃,看上去绣工粗拙很不高明,花样不新也不好看。绣好之后,她俩给太师母送去,太师母很高兴地收下,马上就用它把那个旧枕套替换下来了。这个枕套竟一直使用了十年,俞芳离京那年还看见它在用着。
鲁老太太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总是旗帜鲜明地支持新事物。1925年,北京学生掀起抵制日货运动,她老人家把她日常用的日本散脸盆等等都砸碎丢掉,不管是不是周作人老婆羽太信子买来的,也不顾羽太信子的情绪如何。
在北京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中,鲁老太太天天看报纸。这时候,她老人家像二十多岁年轻人似的,焦急地等不到看第二天的报纸,于是便自己去买晚报,有时要买好几份报纸。次日,大清早起来,抢先把鲁迅要看的报纸拿过来,戴上眼镜先细看一遍。她老人家明明知道反对学校、反对是“大逆不道”,和反动派斗争有生命危险,尽管她对鲁迅的安危很担心,但她态度鲜明地和鲁迅站在一起,支持鲁迅,无限信任鲁迅,相信鲁迅是正义的。她老人家不但不责怪那些女学生多生事端,而且还很欢迎那些“毛丫头”到家里来,从她们嘴里详细地了解报纸上说的情况,还要和她们讨论当前的形势呢。遇到不平之处,老人家也慷慨激昂大有骂倒一切之状,反而引起儿子和那些“毛丫头”笑起来。鲁迅说“娘何必这样的气呢?”老人家已是七十岁高龄的人,却情愿四处奔走避难,对鲁迅的事情从不阻拦也不埋怨。
1926年8月26日,在鲁迅的安全时刻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老母亲鲁老太太再一次将儿子送出门,满含热泪祝福儿子到了南方会更好。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