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老太太目光慈祥而有神采,脑后梳着发髻,瘦高身材,腰不弯背不驼,放大脚走起路来很利落。她身穿一件藏青色上衣,下系黑色绸裙。看上去十分整洁而健朗。这就是她老人家给人的最初印象。
鲁老太太从绍兴搬到北京以后,话听不懂,生活不习惯,每逢遇到绍兴人,听到家乡音,就非常高兴。自从见到俞家三姊妹和许羡苏她们,就把她们当成了自家的亲人。俞芬和许羡苏在绍兴时都是三先生周建人的学生,现在在北京又见面了,觉得她们格外亲。这两个女孩子都长大了,老太太就常托她们代买点东西什么的,戏称她俩是老人家的“活脚船”。
鲁老太太早就知道俞家三姊妹没有妈妈,对她们更是关爱备至。初次见面时,俞芳和俞藻拘束地站在一边,有点手足无措的样子。她老人家便将两个女孩子拉到身边,和蔼而怜悯地问她们几岁了,在什么学校读书,想不想爸爸。当然,不会问她们想不想妈妈的。这样一谈,两个女孩子就活跃了,她们觉得这位太师母很喜欢孩子的,是一位慈祥可亲的老人。
后来,鲁老太太搬到了砖塔胡同来,和她们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女孩子们甭提多开心了!她老人家很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当她知道孩子们没有什么玩具时,就送给她们皮球和毽子,还把香烟盒里的图片收集起来分给孩子们,这些东西,孩子们都把它们当作宝贝、最好的玩具。
自从鲁老太太来了之后,没有母爱的俞家的孩子得到了慈母般的爱,享受到了多少家庭的温暖是说不清的。她老人家时常给孩子们炒她们最喜欢吃的发芽豆。为了这,她老人家把老罗汉豆浸在水中发芽,然后晒在她自己的房子里,每天不断移动晾晒的器具,直到晒干为止,再给她们炒着吃。她老人家装的假牙不能吃硬食,看着孩子们吃得又香又甜的样子,她可高兴了。
鲁老太太年岁大饭量小,喜欢看着孩子们吃饭。她老人家笑咪咪地问俞芳“老二,你今天吃了几碗饭?”答“三碗!”于是,老人家高兴地说“好!好!”又说“我自己老了,吃不多,可很喜欢看你们年轻人吃饭,吃得多有滋味啊!”她老人家待孩子多么亲切啊!
鲁老太太还常常给孩子们讲故事,女孩子们发现太师母肚子里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后来,她们终于知道了太师母那些故事的来源,原来她老人家每天读书、读很多书。
鲁老太太读书看报的能力可不是轻易得来的。小时候,她没有正式上学读书,老师给她的兄弟讲课,她就站在旁边听,然而封建陋习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家里不准她在旁边听课。于是,她就自己找些书来看,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别人。来到砖塔胡同以后,她老人家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俞家三姊妹,有些字老二和老三也不认识,便查字典告诉她。她老人家高兴地说“瞧,这样你们也多认识了一个字。”俞芳和俞藻这小姐妹俩可不敢不懂装懂,不负责任地乱告诉她老人家,因为她们知道太师母是不喜欢不懂装懂的人的。老人家告诉她们“字不认识不要紧,教给别人错字是害人。”
鲁老太太好学,又有毅力,不但能看小说,还能看报纸。她老人家很关心时事,每天要看好几份报纸呢,估计送报的人快来了,她就到大门口去等着。她老人家看了报,还要提出问题和大家交换意见讨论。在张作霖、冯玉祥、吴佩孚等军阀混战的日子里,每天吃过晚饭以后,她老人家就让大家聚在她的房间里谈时事,她让大先生讲这些军阀之间的关系,也发表她自己的看法。这样在她的房间里讨论时事问题是经常的。
鲁老太太最爱看中国古代小说旧式小说,起初是由鲁迅和二弟分头去找书,后来,兄弟两分开以后,鲁迅就要经常替老母亲到处找书看了。要不了一个星期,就会听到老太太说“大,我没书看了。”这时,鲁迅便要忙着去找书,等他把书拿回家来交给母亲,老太太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