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离开八道湾(2 / 2)

鲁迅 鲁迅. 2757 字 2021-07-02

迅急忙抽出信纸来看,竟然是一封绝交信,信中说“以后请不要到后边院子里来了!”鲁迅让佣人去请周作人过来谈谈,被周作人拒绝了。就这样,兄弟情谊终于中断了,团圆家庭终于决裂了。8月2日,在横逆忽至情况下,鲁迅身患着疾病被赶出了八道湾周家宅院,迁居到北京砖塔胡同61号。

迁居砖塔胡同以后,鲁迅大病一场,到第39天才“始废粥进饭”。鲁迅感叹自己的遭遇,心里感到十分凄凉“我总以为不计较自己,总该家庭和睦了罢……”是啊,鲁迅从来不计较自己,一心只为着有一个美满和睦的家庭——1909年6月,鲁迅本来在东京正在好好地研究文艺,计划这样计划那样的,突然决定回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这是因为那时周作人在立教大学还未毕业,却已经和羽太信子结了婚,费用不够了,必须由哥哥资助,所以鲁迅只得自己牺牲了研究,回国来做事。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里的“几个别人”就是周作人和羽太信子。由此可见,鲁迅如何以利让弟。

周作人和他的妻子羽太信子从日本回到中国,和鲁迅、母亲鲁瑞、鲁迅夫人朱安及三弟周建人一起,先后同住在绍兴祖屋和北京八道湾,一大家人和和睦睦何等的好,这是鲁迅最希望的。为了这一家人,鲁迅不仅负担了全家生活的绝大部分费用,而且连周作人岳父羽太全家都要鲁迅接济。鲁迅每月拿到薪水以后都向东京羽太家寄钱,还要专款资助羽太的儿子重久的旅游费用和女儿福子的学费。

1915年,鲁迅研究乡邦文献取得成果,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周作人名字印行。由此可见,鲁迅如何以名让弟。

1917年春末夏初,鲁迅和周作人同住在绍兴会馆,作人忽然发起高烧来,那时候,北京正在流行着猩红热,教育部有一位同事因此病而死,因此,鲁迅非常着急和担忧,急忙去请来了德国医生悌普耳诊病,结果是虚惊一场,不过是出疹子而已。鲁迅惊喜地说“瞧,起孟长这么大了,竟然还没有出过疹子!”

忆往昔,鲁迅怎么能不寒心呢!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鲁迅幸亏从八道湾被赶出来,才能够量入为出而有预算地安排生活,以至还能够接济一些青年人的急需,这可以说是不幸中的大幸吧。

此时,1923年8月,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由北京大学新潮社出版,收入作者在“五四”时期(1918-1922)创作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一件小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等15篇作品。

附记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2日下午,鲁迅拖着患病的身体离开了八道湾周家宅院,迁居到北京砖塔胡同61号。鲁迅被赶出八道湾以后,周作人企图把房子卖掉把钱独吞。鲁迅抓住他贪财独占的弱点,表示“卖掉是可以的,不过也得要分给我一份。”由于这个缘故,八道湾的房子没有卖出去。但是,鲁迅逝世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北京,周作人做了汉奸伪督办,就将房契换成他的名字,窃为己有了。羽太信子则又将周宅改为羽太寓所,每遇什么事便在门前扯起日本旗。而且,周作人还到西三条去将鲁迅藏书编成中外文书目,交南京和上海的汉奸组织估价变卖。这是后话。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