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年间,许多有识之士看到清故步自封闭关自守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深深感到掌握更大本领救国救民的责无旁贷责任重大,寄希望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思想、科技知识和改革经验,纷纷要求到国外去学习。清迫于各界的呼声压力,不得不表面上做出开放姿态来应付,派遣一些官员和学生出国去考察和留学。当时,日本被中国人看作向西方学习改革维新的样板,许多青年学生都把日本作为留学的首选地。周树人从矿路学堂毕业后便提出了赴日本留学的申请。江南督练公所审查后,决定派遣矿路学堂前五名毕业生作为公派官费留学生赴日本留学。前五名包括周树人(字豫才)、张协和(名邦华)、伍仲文(名崇学)、芮石臣(原名芮体乾)及另外一人,后者因为祖母哭得死去活来的不让他走,所以只好放弃了去日本留学的机会。
清光绪二十八年二月(1902年月3月24日),周树人和三位同学一起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登上了日本“大贞号”轮船。经过十天的海上旅行,周树人和三位同学到达日本的横滨,然后乘车来到日本的首都东京,进入东京弘文学院。
周树人和他的同学被江南督练公所派往日本留学的目的当然是继续学开矿的,但官场办事前后不衔接,学生出国后就全不管了。周树人他们原打算进成城学校,但那个学校是日本陆军士官的预备学校,只有陆军学堂的毕业生才准许进入那所学校。周树人他们虽然来自陆师学堂,但他们是矿路学堂毕业的,日本不准许他们进入成城学校,因此他们只好改入东京弘文学院。这样,周树人便被安排在弘文学院的普通班的江南班里学习。学制是两年。
周树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那时候中国还是科举时代,出国留学的人员中多数是秀才,他们能做出上好的八股文和策论文章,但对于西学却全然不知,还得从头学起。周树人他们虽然在矿路学堂学过,但仍然要跟班听那些已经学过的功课。不过,他在矿路学堂已经学过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现在不必再花太多时间在这些课程上面了。于是,他便把较多的精力用在学习日语上。
这年初秋,浙江绍兴的许寿裳(字季茀,季黻,季市,号上遂)作为浙江官费留学生被派到日本东京留学,进入弘文学院预备日语班,班里有十余名学生,称为浙江班。这个浙江班和周树人所在的江南班的自修室和寝室相毗邻,不久,许寿裳和周树人便熟视并成为好朋友了。于是,周树人便经常找许寿裳讨论一些问题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等等。
时值清光绪年间,中国人都留着一条长长的辫子拖在身后边。一般留学生觉得留学时间毕竟不长,如果剪掉了辫子梳了短发,到要回国的时候,头发一时留不起来,没有辫子怎么回国?所以,大多数留学生仍然留着长辫子,他们把辫子盘起来,用头上的制帽扣祝特别是速成班的,他们留学时间更短,便像道士似的把辫子在头顶上梳成一个髻鬏,弄得帽顶上突出来个“顶塔”的怪样子,于是,大家便给它起了个诨名叫做“富士山”。有的人还从帽沿下拖下好些发缕来,样子更是古怪而难看得要命。这些留学生走在大街上,制帽顶上高耸着“富士山”,口里说着怪声怪气的日本话,日本人都以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而日本的年轻人则公然讥笑他们,小孩子们则叫他们“锵锵波子”。起初,周树人也是有发辫的,不过把头上的“顶塔”留得很小,不多的发辫盘在帽子里不露出什么痕迹。后来,看见了这些“富士山”受到日本人的讥笑着实很生气,加之他自从庚子以后形成的民族革命思想的作用,对于辫子已是深恶痛绝,于是,1903年2月,他不顾弘文学院的清监督的警告,毅然决然地把辫子剪掉了。
周树人剪掉了辫子,满面喜悦地跑到好友许寿裳的屋里。许寿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