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征必须尽早出发。
赵恒沉默 一会儿,说“朕听说契丹有讲和之意”
没等赵恒说完,寇准便说“皇上,现在离和谈尚早,请尽快准备亲征,若再犹豫,战机转眼即逝,耽误不得呀。”
赵恒不说话,看着阶下的众臣,希望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大家都知道,此时,寇准已经下定决心,谁也不敢得罪这个刺头,而且,事实也很清楚,只有亲征才能挽回败局。大臣们都低着头。赵恒这时才懂得什么叫孤家寡人了,他最后把目光落在一群武将的身上。
寇准说“皇上如果不相信臣,请问太尉高大人。”
赵恒说“高太尉,你怎么不说话?”
高琼高声说“寇大人说得对,皇上必须尽快亲征,臣是个粗人,只懂得战场拼命,臣愿以性命保皇上安全。”
赵恒说“朕向来知道太尉忠心,有你这句话,朕心里有数了。”
李继隆说“皇上放心,臣虽然年迈,但依然可以上马杀敌,只要皇上一声令下,臣愿做先锋,带头杀敌。”
时李继隆已近六旬,皓须白发,不过,声音洪亮,行动敏捷,走路虎虎生风。因为他是明德皇太后的亲兄,赵恒对他优渥有加,念他年老,不烦他做什么事,好让他好好享清福。
赵恒说“太师这份心,朕心领了,但明德皇太后刚刚薨逝,卿悲伤过度,还是在家里休养,出征之事自有其他大将统领。”
李继隆慨然道“不,哪有皇上亲自出征,大臣在家享福的,臣虽不才,但好歹也身经百战,现在正是报效陛下的时候,请皇上不必迟疑,尽快亲征,臣跟随皇上,万死不辞。”
赵恒说“舅舅有心报国,朕甚欣慰,此事稍后再议。”
李继隆却说“皇上,臣先前以为对付西北跳梁小丑,不用皇上亲征,只需派一员大将即可,是臣错了,现在,契丹人势力强大,非皇上亲征不可,不然国家危矣。”
赵恒说“既然你们都说需要亲征,那就依你们的吧。高太尉,我们所能集结的兵马有多少?”
高琼说“算上已经前往澶州的人马,共有十四万多。”
赵恒惊道‘这么少?契丹人可有三四十万之多呀。’
王显说“皇上,那是契丹人自己吹嘘的,臣以为契丹军总共不过十五万人。”
赵恒摇摇头,不相信,说“不,这都是边关将领自己说的。”
王显说“边关将领畏惧敌人,夸大其词,不能相信。”
赵恒说“那也不会像你说的这么少呀。”
王显说“皇上,请听我给你算一算,契丹军刚出发时,也不过二十万人,羊山之战,他们死伤三万余人,攻打瀛州又折损了四五万人,其他各处被我军袭击的伤亡的不下几万人,如此算来,哪怕他们出兵时,有二三十万人,也只剩十几万人,加上他们现在孤军深入,战线漫长,粮草辎重转运困难,需要大量的兵力,照这样算,真正能打仗的不过几万人。而我军虽说只有十四万,但都是以逸待劳的生力军,另外还有各地援军正在兼程而来,不出数日,必将大军云集,百万之众指日可待,正是我们合围歼灭契丹人的大好时机,收复燕云十六州在此一举。”
赵恒听了,面有喜色。
王显又说“现我们镇、定之军尚有十几万之众,虎视眈眈,契丹人必然有所顾虑,不敢南侵,陛下只需要驻跸澶州,召镇、定之军汇合河南之军合击,就可立擒契丹母子。”
高琼说“是呀,皇上,到时候臣亲自带兵打回幽都去。”
赵恒的激情被点燃了,脸上出现了期待和得意的神色。
李继隆说“我有一个担心,如果契丹人虚张声势,明地里围攻大名府,暗地里派出一队人马来攻驾前,怎么办?”
石保吉说“太师,什么也不说了,我等就是舍了性命,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