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范村 范秀承(1 / 3)

金花与铜锤 范静江 3099 字 2020-10-02

在慕正老先生葬礼举办完之后,我并未匆匆离开,而是客居在范村长达一周,目的想收集更多有关他的故事,为他写一部个人传记。

白天,我以一种旅客的心态在范村四处闲逛溜达,夜晚,则在慕正侄孙、村主任范大君家留宿。

茶余饭后,我或登上村后的高山,于阴雨中看山林秀色,人间仙境,或走上田园的田埂上,于明阳中看阡陌草绿,坡上花开。

只是遇见的村民很少,大部分青壮年村民都出去打工了。村里的老人中八十岁以上的也日渐稀少。

其中一个是慕正家族的族人,老人年岁有八十又三,因为身体的原因,留在家养老。因为年纪比较相近,对过去的历史也比较清楚,我是和他在葬礼之后的宴席上认识的。

下面的很多故事都是他告诉我的,那是范老先生下葬后的第二天,上午,他邀约我去他家做客,就着当地出产的苦涩的苦姜茶、红瓜子、炒花生零食,他说了很多关于慕正家的故事,我整整听了一个上午。

记得那天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在帮我到下一大碗苦茶后,他自己呷了一口,点燃手中的旱烟筒,狠狠地吸了一口,便开始了以下的讲述。

范慕正一家的故事要从他的祖父范秀承讲起。

自祖先学标公以来,文正家风在范村沿袭流传,历经五世,光阴荏苒,不觉就到了范秀承一代。

这秀承公过去是当地一位名声显赫的乡绅,关于他的详细情况,因年代久远已变得模糊不清,仅可从他墓碑上的碑文略知一二。

他的墓地在一个竹山上,前面有一条小溪流过,坟墓面水望山,藏风纳气,清静深幽,扒开重重荆棘,是一座简朴的墓碑,碑文斑驳模糊,需凑近看,可见上面刻着

父讳范秀承,曾王考学标之孙,王考相恬之子也,原命生于前清咸丰八年(1858年)正月二十三日子时,殁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二月初七日酉时,享寿八十二岁,因吉日未卜,暂葬烟竹山之阳。

今刚柔之日已筮,择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十一月初三日寅时落穴,针定丁山癸向兼未丑。先父生平裕经济,富文章,排难解纷,邑人重望,且习青乌之术,称得其秘,声闻啧啧,载在口碑,此特其优着也,其他德行难以赘述。

兹谨将生殁葬期刻石,以垂不朽。正中为“民国故显考庠彦范公讳秀承老大人之墓”。

左侧为男国瑾媳廖氏,国瑜邓氏,国璞伍氏,国璜文氏,国宝蒋氏,国琳文氏,女白妹婿刘辅;孙修和孙媳邓氏,修秭文氏,修x蒋氏,修赜陆氏,修稼易氏,修穑蒋氏,修廪邓氏,修利蒋氏,修念,修穆陆氏,孙女有妹,孙婿陆元发,右妹陆英辉,神妹陆英荪、小妹,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穆旦立…

从碑文上,可以看出范秀承的家是个大家望族,其有六子一女,十位孙子,四位孙女,一家二十八口。不过,从后面的故事来看,虽然多子多福,但各家之间产生了很多矛盾,甚至引发争斗和诉讼。

作为当地有名的乡绅,范秀承在村民心中,博学多识,德高望重,且擅长为村民排忧解难。

据说早在民国十九年,一九三0年,江县大营村村民与湖南道州下巴村村民为争交界之地的山场林木发生斗殴,在争斗中大营村人占了上风,拉着两个下巴村人杀死,并组织村人聚餐,以庆贺这次争斗的胜利,会餐时,村民们将人肉和猪肉混煮一锅里,肉锅放在高高的架子上,眼睛看不到肉,用筷子夹着人肉吃人肉,夹着猪肉吃猪肉。

又一年,范秀承被礼聘到下巴洞村教私塾,期间下巴洞人抓到了两个大营村人,也想杀死煮吃以报旧仇,给他知道了,他从中调解,劝说下巴人不要杀害对方,并又劝大营村人付给对方一笔钱,作为赎金,让对方把人放了,双方和解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