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他们倒像是保守派——比如后期跑去修黄河河道的刘玉,也算是这种保守派。
而那些上来就要搞激进重农主义、自然秩序的,要放开钞关子口的,看似激进,实则在实学派内部压根就被视作幼稚派,上不得台面的。
本身大顺就有重农轻商的传统,历史上早在两汉时候就吃过商业资本不受控制的亏——这没什么惊奇的,还是老马那句话:商业资本既然还存在,那么就证明这压根不是资本主义。不是说有商业资本、或者说吃过商业资本的大亏,那就证明这是资本主义萌芽了,老马说的很明确,奴隶时代也有商业资本,而只有商业资本融化掉自己的单独性才叫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寄生性的,商业资本单独存在恰恰证明这不是资本主义。
故而,这种传统下,如今的情况下,要是那种激进的重农学派、自然秩序派,能成为显学,那才是鬼故事。
李欗,正是要把这群上不得台面的,扶成“显学”,取而代之,以黄替白,把真正的激进显学灭杀——既然一定会有显学,那么为什么不扶植一个显学呢?
因为他是大顺人,太懂物极必反这个道理了。
更读过“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就是要通过“假显学鼓噪、假装无奈以一省先行、资本必然要闹出叫人瞠目结舌的骇人”。
从而,让从刘玉跑路后萦绕在大顺头顶的“激进”退潮。
好说李欗也是和刘玉一起干过“扩张殖民”的勾当的。
全无管控,资本在印度南洋干过啥、资本是会跑去囤地还是去发展实业、啥叫商业资本占优势下的劫夺制,李欗可是太清楚了。
这郑伯克段于鄢的样板,在大顺的铁路火轮船土地交易九出十三归等条件下,绝对会玩出花样。若两年才把百姓逼反,那只能说是保守了。
至于实业投资?哪个脑子抽的,不去先发地区等原材料和海运都占优势的地方投资,跑内地去投?
故而实业资本压根不会去,去的只会是商业资本,这玩意儿可是能把地主都逼破产投赤的。
而整个过程。
李欗不需要做什么。
只需要什么也不做。
如果他能活到那时候的话。
至于要做“吓唬激进派的稻草人”的省份,李欗内心已有定夺:豫皖。
这两个一个是人口大省,一个是淮河灾发区,迅速地冲击和经济作物占地种植,稍微一场小灾,粮食不足的问题就会迅速出现,就能爆出来十万人级别的起义。
当然,河南是何等地方,何等关键,别人不知,大顺朝理应是最清楚的。
只不过,当初刘玉进言给前个皇帝的“铁路纵横、黄淮分割、纵有起义不过分割成块、天下如棋局而寇不可流”来忽悠修铁路、废漕运、治黄淮的话,因为有道理所以才能忽悠住老皇帝,也所以能修了铁路治了黄淮,现在又成了李欗扎稻草人来吓唬人的底蕴。
李欗要扎稻草人吓唬人。
要拿着底层的乞食袋挥舞。
还要科举改变显得自己是“进步的皇帝”。
至于以后怎么办,现在李欗也不好说。
且不说能不能活到那时候。
就算活到了,如今也只能是先有大略,而后看看再说。
他是怕自己哪天死了,是以要把这一线生机、最恶心阴暗的这套东西,讲给儿子听。
皇子倒是不觉得怎样,只是略有担忧。
“父皇,昔者卫公子州吁作乱上位,兴兵动戈,扩张以转移矛盾,刷威望、压不满。”
“鲁公问于众仲曰:州吁其成乎?对曰:夫兵犹火也,弗戢,将焚己也。期年,果被石确大义灭亲,如众仲言。”
“父皇要乱中取一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