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章 鸩酒、解药(中)(3 / 3)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1878 字 6个月前

“那么,能不能先飞入三五千万、六七千万百姓家呢?”

“这些年来,一直有内外之分。关东、松苏、南洋等地,六政府虽管却不如其余地方……”

“那么,能否严控籍贯,内可去外、而外不可去内。”

“以山东、江苏之六七千万百姓,继续行变法事,不抑兼并,使失地者流于关东、扶桑、南洋,发展工商。”

“籍贯于此几地者,不得入内买地、买屋、租佃等等。”

“以卿之见,依靠这六七千万人口、关东南洋的粮食、印度的棉花、徐州台湾的煤、关东直隶的铁、海外的金银……能否完成卿所谓的工业发展?”

“简单点说,靠这六七千万人口、和煤铁棉花金银、自东瀛到欧罗巴的市场,能否发展起来,让蒸汽机、硝石肥等,便宜廉价到足够将来飞入寻常百姓家?”

皇帝是这样说的。

而在刘钰听来,这句话浓缩之后,就是“不依靠国内市场,只依靠海外市场,能否靠先发地区的大几千万人口,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如果说,这是个技术问题,那么,应该讲,这是没问题的。

这种事,就算做成了……非要类比,似乎那就是蓄奴州、非蓄奴州的命运,最终是要打东西战争的。

但实际上,并不是。经济基础、经济模式、土地制度、原材料产地等的区别,使得这种类比是绝对不对的。

与其说那种类比。

倒不如说,这么搞下去,更可能的,是“巴黎征服了整个法兰西”、“彼得堡一城干全俄罗斯”的模式。

问题是,皇帝不可能不懂政治。

也就意味着,皇帝不可能不明白这里面可能的问题。

而皇帝却丝毫不提,仿佛这只是个“技术”问题。

这,不免让刘钰有些警觉。

皇帝瞟了刘钰一眼,缓缓道:“爱卿以为,此事可行乎?可成乎?”

“朕亦知,此事治标不治本。但朕也言,大道不行,朕也没想着能治本。”

“甚至,此事,若搞不好,还是饮鸩止渴。”

“朕之所以这么办,是担忧工商业积累金银甚多、甚快,而至兼并太速。”

“然而这么做,却又是饮鸩止渴,等同于朕在加速工商业发展,加速其积累金银之过程。”

“但朕觉得,这化肥、蒸汽抽水机等,便是饮了鸩毒后的解药。只要鸩毒发作之前,将解药做出,那么便先饮此鸩酒,似亦未尝不可。”

1秒:m.23xs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