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 死与复仇(十)(2 / 3)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3360 字 2022-06-07

的消息,传递回巴黎。而巴黎那边,也应该立刻遴选出合适的外交人员,与大顺在巴黎的外交人员一起,前往伦敦。

一方面,是要刺探一下英国的舆论情况、议会态度、以及英国的战争潜力。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大顺和法国之间能够继续保持彼此之间的信任,不会单独和英国进行私下的和谈,并出卖对方。

这种事,大顺怕、法国也怕。

以为法国实实在在被曾经的“盟友”,在战争中背叛过,比如那场英法一起干爆荷兰的战争,就是打到一半,法国被英国背叛了。

而大顺这边,也是实实在在不能相信所谓的“盟友”,毕竟大顺这群人,纵然学的是所谓的新学,可是《三国演义》可是自小就看的,谁说盟友就一定不会中途背叛?

到时候,晋阳之战打到一半了,再出个张孟谈,留下个唇亡齿寒的欧洲版典故,那乐子可就大了。

而选择敦刻尔克,作为俘虏的中转地,以及中法两国外交人员登船赴伦敦的地点,也算是大顺的一种战略外交上的示好暗示,而且在法国人看来属于是那种在“敏感的地区”站队的、尊重历史传统的一种示好暗示。

应该说,至今为止,大顺和法国在欧洲的几场关键战役——主要是赢的这几场——其实都算是帮着法国擦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的屁股。

梅诺卡岛、直布罗陀,以及大顺这边提出的俘虏中转的敦刻尔克,都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历史遗留问题。

梅诺卡岛和直布罗陀不提。

而大顺选择让自己运送英国战俘的船,前往敦刻尔克,并且希望在那里和法国的外交官汇合,是有政治意义的。

两个政治意义。

其一:大顺认可敦刻尔克是法国的领土。

其二:大顺承认、认可、甚至用实际行动,捍卫路易十四对敦刻尔克的承诺与定位:敦刻尔克是法国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所有商人、贸易商都可以自由卸货,出售和零售商品,并免除所有入职义务,并且所述商人可以自由购买所有商品

敦刻尔克问题,一直是法国的痛,也算是法国的爱国者们,一直不愿触碰的伤疤。

就如同荷兰人怀念黄金时代一样。

法国人也怀念自己的黄金时代,而法国黄金时代的终结,就现在来说,这个转折点一般被视作“布伦海姆之战”。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法国“路易十四大扩张时代的终结”。

而敦刻尔克,则算是法国的一个不可触碰的伤疤。

因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英国逼着法国,拆了敦刻尔克的港口、防御设施、填平了港口、烧毁了商铺。

理由是敦刻尔克太自由了,以至于战争期间,有海盗袭击了英国的商船并在这里补给,所以不准自由。

当然,真正的原因,则是因为敦刻尔克距离英国太近了,担心法国从敦刻尔克进攻英国。

这件事,自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一直被视作法国人的屈辱。

一直到多年前大顺参与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并且策动荷兰政变、且法国理论上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算是个名义上的胜利者。

路易十五在战争结束后,立刻花了大价钱,重新建设了敦刻尔克。

毕竟,这是个象征。

恢复对敦刻尔克的统治,在象征意义上,是“法兰西重回布伦海姆之战前的荣光,我路易十五已经快要追平十四了”。

但这一轮战争开始之后,敦刻尔克立刻被英国的海军烧掉。

并且,每个法国人都可以确信一点:一旦法国输掉了战争,敦刻尔克必将再度毁灭,成为那个法国根本无法管辖、要看英国脸色和遵守英国条约的法国领土。

敦刻尔克的象征意义,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