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粮食要五十个人,而牛耕铁做下生产一万斤粮食只要五个人——只要把粮食替换成煤、矿、铁等这些封建王朝管的最严、最怕出事的产业,就可以了。
现实的问题就摆在这,矿不能不开,不开大顺连铸钱都没法铸、连烧煤都烧不了。
不能不开,且产量不足。
现在两个选择摆在皇帝面前:
这种治安黑洞、恶堕之暗、暴动频发、官司不断的产业。
是要更多的人干?
还是更少的人干?
刘钰和皇帝说的这些话,真正打动皇帝的内容,凝练起来,虽然刘钰心里想的不是这个意思,但皇帝凝练后的意思是:
苏北复垦,小农有活路;川盐入湘楚,朝廷有钱;川盐产量激增,却不需要增加太多的工人;西山煤矿日后甚至可以裁撤更多的工人来保证现有的产量。
后世或许以为,封建地主头子看到蒸汽机,就惊呼此物日后必夺小民之食云云,那纯粹是后世开了天眼之后的想象。
这玩意儿是粗笨的蒸汽机,是铁牛,不是数控全自动织布机。
就现在科学院的蒸汽机,皇帝看了之后能把这大铁疙瘩和小农联系起来的唯一角度,就是他妈的天旱的时候要是河南山东等地地头摆上一群这玩意儿提水浇水,百姓岂能造反?
或者想到要是这玩意真能跑起来耕地,那水浒里的吃牛肉,也算不得好汉行径了。
让男耕女织崩溃的,不是蒸汽机,而是selfaktor ule,译名走锭精纺机,简称骡机。
甚至所谓的珍妮纺纱机要是出现在大顺,能被笑掉大牙,这玩意儿纺纱在大顺别说挣钱了,要是不在一年之内不把老婆房子赔光,那只能证明纺的还不够快、所以赔的还不够快——当然,旧中国自有奇葩的国情在此,蒸汽机问世117年后,有史记载的手工织卷赢了机器布局部反攻,全世界独此一份。
蒸汽机,和水力,水车,牛,马这些东西是并列的。
取代战车的是马镫,不是跑的更快的千里马。
是以皇帝对蒸汽机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支持。
对铁路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支持。
对废漕运,在确保了海运通畅和南洋日本威胁被消除后,也支持。
最简单的,漕运的工人,养大了封建帝王最不愿意看到的白莲、青莲、罗、无为等等教派。
于是在川南问题上,有刘钰之前二十年的铺垫,皇帝并没有直接地表示只要不随意开矿放纵各处自己就支持。
而是哈哈大笑道:“爱卿思虑颇多,不可谓不智。但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此办的好处,其实还有一项好处,爱卿不妨再想想。”
刘钰连忙道:“圣人远见,臣实不及。人云,为天子者,兼帝又兼作师,臣已经把能想到的好处都想出来,实不知还有什么好处了。”
皇帝看着刘钰努力思索的样子,得意笑道:“刚才你这么一说,朕便想到,譬如那茂隆银矿,大量工人既会开采,也会熔铸。”
“西南山区,运输不便,群山阻隔。若将来真有一日征伐缅甸,只需从京城调集一批铸炮工匠,用当地矿区的人打下手,招募当地矿区的人辅助工兵。”
“一来,这野战炮轻便,但攻城炮沉重,运到西南不易。正可在那熔铸。而若没有这些产业基础,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二来,爱卿的围城坑道战术,若百姓辅助,终究手段不熟。但若矿工从军协助,辅助工兵,则破城易如反掌。”
“爱卿川南之策,也正有此用。”
“既有挖矿的矿工,也有冶铁的冶工,将来西南若有乱,便不必费劲千辛万苦,将攻城炮千里迢迢运输过去了,只要派出铸炮师,以当地工人辅助,便可铸炮。”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