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七章 觉醒(三)(2 / 3)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1860 字 6个月前

十倍。

之前不理解是什么怎么回事。

现在看看幕板上写的那两句诗,似乎明白过来了。

若茶叶依旧七八两银子一斤,那真是没多少人喝得起。纵然欧洲有的是金山银山,淌了这些年尚且没淌干净,但想来十两银子一斤的最次的茶,那也不是寻常人喝得起的。

刘钰刚刚说,价格定的高低,到底是利还是弊,要辩证的去看。

这些商人当然不知道什么叫辩证的去看,但他们觉得,之所以忽然降价,肯定是有原因的。

果然,刘钰道:“你们也知道,现在欧罗巴正在打仗,因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崩了,家无男丁,只有个公主。”

“应该说,咱们的茶叶能够卖的多,得非常感谢神圣罗马帝国的这位先帝。”

“甚至说,咱们现在卖茶叶,能有四五倍的利润,也得‘感谢’这位神罗先帝。”

“大约是我去黑龙江的四五年前吧,这位哈布斯堡家族的神罗先帝,组建了奥斯坦德公司。你们一些之前做行商生意的,应该有印象。昙花一现,也就存在了七八年吧?”

这个在历史上没泛起什么太大浪花的公司,在此时这些商人的记忆里还存在着。刘钰这么一说,很多人立刻想起来了这家公司。

二十多年前,忽然有几条船来到了广州。那时候,商人们见识到了法国旗、英国旗、荷兰旗,但新来的这家公司却打着和他们完全不一样的旗帜。

这些记忆的碎片被唤醒之后,很多事情便联系到了一起。

正是大顺对罗刹开战的前几年,这家新冒出来的公司,忽然出现在了广州。

然后,茶叶的销售量开始暴涨。

再然后,大约也就是大顺征讨准噶尔的那几年,这家公司忽然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了。

若不是刘钰提醒,他们都不知道,原来这家公司所属的国家,就是现在欧洲战争互相劫船导致西洋贸易公司第一次做买卖就大赚特赚的那个战争导火索的奥地利。

这些过去存在过的、似乎没有什么联系的事情,渐渐在这些商人的脑海中逐渐织连起来,隐隐似乎已经找到了茶叶为什么降价、以及为什么刘钰说要感谢这位神罗先帝的原因。

“咱们有句话讲,叫破鼓万人捶。”

“还有句话,若要去调戏尼姑,多半要说,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这哈布斯堡家族组建了奥斯坦德公司,第二年便赚了钱。瑞典、丹麦等国一看,便是这种心思:就连奥地利都能靠海上贸易赚钱,我如何赚不到?”

“那之前搞海上贸易的,都是英、法、荷、葡这些传统的海上大国。这就好比周边如朝鲜、安南等国,会觉得,有些事,天朝能做,我们可做不成;可要是琉球国竟也做成了什么事,只怕朝鲜、安南等国便想,琉球都能做,我自也能做。”

“大抵就是这样的情况,这奥地利陆战尚可,海上实不及丹麦、瑞典等国。之前英荷葡等国做这贸易,他们只能干看着,自知能力不足,英荷能做,自己未必能做。”

“及到这奥地利也做成了,丹麦等国心里便有数了。”

“于是乎,雨后春笋一般,各国都组建了自己的对华贸易公司。你们应该有印象,就是天朝征罗刹前后,大批的新公司的货船来到了广州。”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只说这奥斯坦德公司,来到广州就盯上了茶叶贸易。那时候茶叶可还是七八两银子一斤的暴利呢。”

“英荷一看,这还得了?”

“可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七八两银子一斤的茶,一年也就能卖个百十万斤。不可能那么多人买。”

“现在被这奥斯坦德公司横插了一杠子,按照七八两银子一斤的价,最多也就百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