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二章 还是利益问题(3 / 4)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596 字 6个月前

蒙蔽士大夫,甚至有人提出以耶补儒之说。乃至朝廷重臣,曾亦有信者。”

“卿之言,极是。杀人易、诛心难。此事,确实重在诛心。只要天下士大夫、有识之士勿被其蒙蔽,见其伪善,便无忧矣。”

“本朝太祖、太宗皇帝事,你亦多知。士绅士大夫若不从,便难成事。若只乡民,未必及得上白莲弥勒。”

刘钰心想好像也是这么个理儿,看来说动皇帝的,主要还是皇帝想要打破天主教在一部分儒家士大夫心中的良好形象。

而且,刘钰觉得,皇帝之所以相信自己这个诛心之法,也有说法。

明里看似皇帝极是赞同那番留人诛心的言论。

暗里,实则还是皇帝潜移默化下接受了一个道理:说仁义、道王政,讲良心、谈万民,最终都绕不开利益二字。

而耶稣会、多明我会,也不可能免俗。

阿堵物有铜臭气的年代,那是世族们出生就有大官做、家里钱财万万千,只比花钱土里土气搞不出逼格。

如今连皇帝在内,一个个天天只恨钱不够用,哪有什么情怀?

皇帝多半心道,朕富有四海,自黑龙江至南洋、自西域至东瀛,依旧还缺钱花,移民且移不起,你耶稣会何德何能能有这么多钱贴补这些百姓?

其实刘钰对天主教和各种教会了解的并不多。

他只是秉持着三个最基础的常识,做出了符合逻辑的推断。

首先,这个世界的历史虽然发生了许多改变,但终究是个现实的世界,不是魔幻世界。所以,五饼二鱼这种事,耶稣会也好、多明我会也罢,绝对不可能会。

其次,如今这个时代,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迟早都要变成了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最后,澳门就是一个纯粹依靠大顺贸易政策而兴盛而衰败的城市,断其贸易,其内必乱。

由这三个最基础的常识,足以推出后面的种种后续。

因为西学开蒙的老师是戴进贤的缘故,前世即便根本不懂天主教,如今却也知道了一些内部的事。而戴进贤也讲过耶稣会的一些问题,吐槽过耶稣会、多明我会的一些问题。

刘钰自觉自己推断的差不多。

然而,事实上、或者说历史上,耶稣会的事,比他如今推断的,要离谱的多。

历史上,耶稣会被取缔,恰恰也是因为“钱”之一字。

至少,得算作是导火索。

也就十年二十年之内的事,好像是加勒比也不中美洲教区的耶稣会会长,和澳门那边一样,传教之余顺便经商,做做生意。

他是法国人,而众所周知,法国的海军在这个时候实在是拉胯,海军不行,在加勒比地区做生意想不赔钱那也是难。

然后,理所当然的破产了。

按说,耶稣会国际是挺有钱的。

这么大的组织,这点钱当然还的起。

但耶稣会觉得,这是个人行为,凭啥要用耶稣会的集体财产来还这个破产债务呢?

于是就拒绝帮忙还债。

这个导火索,开启了法国解散耶稣会的浪潮。

也是因为法国内部各方势力斗的厉害,国王可能是想借用新势力排挤旧势力,再加上路易十五的情妇问题,以及国内的高卢主义、集权主义、启蒙运动等,都和耶稣会不对付。

趁着耶稣会传教士欠钱不还的事,顺势就把耶稣会给弃了。

能给耶稣会极大支持的,一共就三。

西、法、葡。

笑话里“蜡烛灭了意味着可以取消晚祷”的耶稣会,两百年后还搞出了奇葩的“南美解放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