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礼部谈利、军方谈礼(3 / 4)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695 字 2021-01-03

直奔江户,给幕府带来恐慌,让幕府将来与大顺在九州岛作战的时候,必须在江户预留大量的部队。

刘钰要让幕府提前知道一件事:大顺的海军有能力在江户登陆,以让幕府不敢出动太多兵力去九州岛。

而且还要知道,大顺的海军可以在日本任意一处登陆,不想被人偷家,那就老老实实地每一藩国准备一队应急的兵力,九州岛那边就少去点人,趁早把条约签了,你好我也好。

至于直接登陆江户,这样的想法刘钰暂时没有考虑,他想给幕府多留一些面子,多保留一些幕府的权威,以便让幕府做守土官长。

大顺如果不想在日本卖军火,而是准备卖丝绸瓷器,那就最好让日本幕府还存在,维系现在这种看似统一的市场。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日本资源太缺乏,真要是幕府的权威丧失殆尽,又重回战国时代,各个大名肯定是敲骨吸髓地搞钱、扩军、买军火。那就没钱去买刘钰想卖的东西。

而且军火这东西,卖起来一时爽,后患实无穷。

瓷器丝绸棉布则不然,卖起来时特别爽,后续把其本土的制瓷业和纺织业打垮后,卖起来更爽。

此外,他还要给幕府那边送一封信,教会幕府一件事:如果大顺真的要逼日本开国,那就去京都,找所谓的“天皇”来背这个锅,这样比较容易给幕府台阶。

免得到时候日本那边没人想到这个找人背锅的办法,以至于幕府死要威望硬撑下去,那就不妙了。

反正就现在这局势,一旦日本开关,谁和幕府过不去,那就是和他过不去。谁敢挑起日本内乱,尊王复政,那就是和整个东南沿海入股对日贸易的股东过不去。

这些问题都和琉球息息相关,日后琉球必要丧失贸易机会,要今年确保琉球不会转为海盗、还要想办法让琉球稍微变革一下,将来这里作为海军基地,最起码能买到粮食,而不是让他的水手和琉球百姓一样,啃芭蕉叶、吃苏铁种。

这些考虑不必与赵百泉谈,可要达成目的,还需要赵百泉去“引导”一下琉球王。

对琉球而言,这也是一次极好的变革机会。

大量的亲日派被清洗,都是琉球上层的贵族。对外政策亲日,对内也是极端反对清查田亩、均田令实行,琉球是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搞一下变革的。

以及日后的教化、同化、控制等等问题,皇帝有些话是抹不开天子的面子的。尤其是看上去像是欺负一下琉球这样人畜无害的小国。

赵百泉刚才起了一个很好的话头,那就是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藩属到本土之间的过渡,汉朝的这个郡国并行体制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模板。可在刘钰看来并不太适合琉球。

这就像是地方和中央的博弈,中央空降到地方的人,地方上必然会抱团对抗,这反倒给了琉球王一个团结琉球本土大族的机会。

因为天朝指派的人,根基太深,琉球王不得不寻求与本地大族合作。

反之,既然还有闽人三十六姓的残存,这些年因为亲日派的打压,在琉球政局上一直没有机会执政。

这倒是一个机会,琉球王应该选择一位闽人三十六姓出身的本地人,出任执政,趁着这一次大清洗的机会,彻底清除本地大族的势力。以强化王权为导向,彻底清除亲日派,扶植根基较浅,但让天朝高兴的三十六姓,这应该也是琉球王乐于见到的。

国相、执政、三司官这样的职位,可以留给本地人。但朝廷还是要派人来,做一些教化……也就是同化工作。

或许在天朝,礼政府是六政府中最没牌面的。但在琉球,掌管教化礼仪的天朝专员,地位就大不一样。

一方面可以执行同化工作,扭转和学胜于汉学的局面,另一方面又可以监视一下琉球的举动。

这一次大清洗之后,一直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