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礼部谈利、军方谈礼(2 / 4)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695 字 2021-01-03

脸红无语,刘钰的语气渐渐转为了几分温暖,不再那么咄咄逼人。

“还有琉球,欺瞒天朝这么久,日后谁能保证再无此事?自万历三十七年,一百三十年间,次次欺骗,竟无人知晓,亦或者有人知晓而故意不报。这岂非掩耳盗铃?琉球的事,朝廷应该解决,不应该再这样了。”

赵百泉想了半天说辞,只好道:“宴会上,中山王提及当年事。自万历三十七年被倭人侵占后,其心一直心向天朝。万历四十四年,倭人侵台湾,琉球国亦悄悄向天朝报警。可见琉球人心向天朝,只是有心无力……”

刘钰大笑不止。

“赵大人啊赵大人,你真是读书读傻了。琉球王说万历四十四年,德川家康遣村山秋安侵台湾,琉球预警。你好好想想,是出于对天朝的忠心?还是因为若是倭人占据了台湾,琉球的中转港贸易就完蛋了赚不到钱才报知的天朝?”

“以琉球论,最好的情况是什么?是天朝锁国,台湾在天朝手里。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天朝开关,台湾在倭人手里。如果倭人当年占据了台湾,日后与天朝贸易,琉球人赚什么?吃什么?喝什么?花什么?”

“本朝既已开关,如今琉球又清理了倭人,日后琉球贸易必不复存在。琉球人的忠诚,是演给礼部、礼政府看的,为的却是贸易。”

“我今天就把话放在这,就现在这个局势,朝廷若不控制,今天我们走了,明日琉球就会派人去倭国示好,以求保证贸易通畅。又会借着天朝威严,吓唬倭人,保持自己独立。赵大人敢不敢跟我打个赌?”

赵百泉是读圣贤书的,哪里懂得这里面的事?

可听刘钰说的,又实在难以反驳。刘钰说琉球万历四十四年的那次预警,也是怕丧失了中转港的地位,甚至可能是故意的造成中日之间的矛盾,从而获利。听起来似乎像是一种从人性之恶做出的推断,可赵百泉内心实在是被刘钰说服,已然信了。

刘钰又道:“别说琉球了。当年朝鲜被倭人打成什么样了?不转身就和倭国贸易?有些事,赵大人坐在家中读书,是读不出来的。”

赵百泉苦笑道:“罢了,这等事我不如鹰娑伯,这赌我也不敢打。可大人想怎么办?总不能复汉时郡国并行的制度吧?难道要天朝派人来琉球,做相邦、三司?”

苦笑之后,笑的更苦。

“鹰娑伯其实心里也明白,本朝朝贡国,实实在在的,这几年都快被你们折腾没了。西边的一些小国,混杂不清,很多都已经早已灭国,却依旧打着朝贡的旗号前来,平定西域后,朝廷严查,处置了好多官员。蒙古各部也都成了内附,不再是朝贡国;准部已灭,回部也是天朝镇守……其实现在,也就只剩下朝鲜、琉球这几个了。”

“天朝天朝,岂能没有朝贡国?鹰娑伯开了先河,把罗刹搞成外交,承认了罗刹帝位。西洋诸国纷纷外交而不朝贡,这天下不成样子。总要保留几分天朝体面啊。”

“真要是郡国并行,控制藩属朝政,于礼不合。无礼,则天朝何以谓之天朝?”

刘钰不想争辩这个,反问道:“不谈这个,只说教化藩属,天朝是否有义务?琉球这些年多用和学而少用汉学,此非礼政府之责乎?”

“我只盼赵大人经此一行,知道藩属到底是什么情况,免得坐在家里猜测臆想。琉球教化,教化到现在,和学大兴,汉学日衰,这等教化,放在英圭黎国,礼政府尚书是要引咎辞职的!”

之所以和赵百泉说这些话,因为赵百泉也要写一份出使琉球的情况交给朝廷。有些话刘钰说的,那是自带政敌的光环,很多人可能会为了反对而反对。

刘钰的身份有些特殊,有些话,还是赵百泉说更好一些。

加之刘钰暂时不准备直接返回朝廷,他要考察一下琉球的中城港,顺带还要带着舰队去日本浪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