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我每本书的预估就是二、三百万字呀,而现在就已经超过二百五十万字了。
————以下正文————
九月初四,赵虞得到邺城侯世子李奉即将率人抵达的消息,便提前于昆阳县城东十里亭相迎。
不多时,十里亭旁那条通往远方的官道上,便有一支人马徐徐而来。
仔细一瞧,对方果然打着‘邺城侯’的旗帜。
见此,赵虞遂站起身来,站在亭下负背而立,远远观望着那支人马。
随着这支人马的逐渐靠近,赵虞也随之来到了官道旁,朝着远远而来的队伍拱手抱拳,高声喊道:“在下颍川都尉周虎,特在此等候邺城侯世子,不知世子可在?”
“律——”
随着一阵勒马声,那支队伍为首的一名男子拽住了缰绳,驾驭着坐骑缓缓靠近赵虞,旋即在赵虞略有些意外的目光下,他翻身下马,朝着赵虞拱手抱拳,微笑着问候道:“原来是周都尉。……在下便是李奉。”
赵虞略有些惊讶地打量着李奉。
作为邺城侯李梁的长子,这位世子的年纪倒也不大,大概也就是二十五、六岁左右,天庭饱满,脸方眉宽,乍一看十分敦厚,尤其是脸上的笑容,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仅粗略一观,赵虞便知这位世子绝非纨绔之辈,而是有教养的王室子弟。
想到这里,他再次抱拳道:“因为某些原因,在下不曾于许昌迎接世子,请世子恕罪。……倘若世子不嫌弃的话,在下在亭内准备了一些瓜果酒水,可予世子润一润喉,解一解疲乏。”
“周都尉如此盛情,李奉岂敢推辞?”
“请!”
“请。”
待李奉下令其随行的护卫与士卒就地歇息后,赵虞便将这位世子迎到了亭内,从旁的何顺也立即为二人斟上了早已煲热的酒水。
在互饮了半碗酒后,赵虞笑着对李奉道:“这次叫世子辛苦赶来昆阳,在下实在过意不去……”
听闻此言,李奉当即笑道:“周都尉这是说的哪里话?要说过意不去,也应该是在下才对……”说着,他郑重其事地朝着赵虞抱了抱拳,感激道:“多谢周都尉庇护舍妹,这份恩情,家父、家母与我兄弟二人,皆感激不尽。”
“世子言重了。”
赵虞摆摆手,说了一番场面话:“周某也只是恰逢其会,得知公主深陷危机……既已知此事,周某又岂会袖手旁观?只不过……”
“只不过?”
只见赵虞看了一眼李奉,故意暗示道:“只不过,在下无法将试图加害公主的贼子绳之以法,还请世子恕罪。”
李奉恍然大悟,点点头说道:“此事不怪周都尉。……即便周都尉并未在那封信中提及,我大致也能猜到几分。”
哦?看来这李奉知道些什么啊。
赵虞看了眼李奉,以退为进、不动声色地试探道:“不知世子将如何处理此事?倘若世子要在下为某件事作证的话……”他故意露出了为难之色,甚至抬出了陈太师:“老大人曾特地嘱咐我,命我不许掺和某些事。”
李奉显然是听懂了,微笑着摇摇头道:“请周都尉放心,周都尉保护了舍妹,李奉已感激不尽,又岂会苛求周都尉更多?”
听这意思,似乎是不打算追究了呀……
赵虞微微皱了皱眉,好在他带着面具,对面的李奉也看不出什么。
考虑到当前的话题已不宜再追问下去,赵虞换了个话题试探道:“对了,邺城侯不曾来么?”
在他看来,亲生女儿性命攸关,邺城侯不亲自前来,这着实有点说不过去。
只见在赵虞的关注下,对坐的李奉略微犹豫了一下,旋即带着几许勉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