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浮士德》的衍生物(3 / 4)

紧紧攀附着现世;另一个却拼命要脱离尘俗,高飞到崇高的先辈居地”。任凭魔鬼百般以恶诱恶,浮士德虽有暂时的踟躇,但绝不栖息止步。他的瑰伟之处在于那不竭的活力总是携着人性的善审判内心的恶,这种审判横亘人类的文明进程,也使浮士德的形象葆有难以言尽的魅力。由于与魔鬼的约定,浮士德不可以对事物有所满足,一旦他说出“停留一会吧”这样的话,他就会堕入地狱。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精神,浮士德才能不断地突破自我,去追求爱、美、礼、实践,浮士德才因此在精神探求的范围内成长。于是人们将这样一种对事物永不满足的精神视为浮士德精神。

三、精神争议

二战以后,当德国民众再度回首历史时,却对这一精神产生了怀疑这种永远不对自己满足的精神是不是在任何时候都会是信念、是真理。答案是否定的。人们是担心对于浮士德精神会发展成为无所节制的贪欲的。于是,近年来对于浮士德精神的探索学术界出现一种辩证的思想,即将其探求的精神保留在合理的范围和程度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浮士德精神永存光辉,不断地照耀着人们的思想。浮士德精神是对人性的自我辩护。

诗 64354

还有一些对浮士德的介绍,也给你看看。

诗 64516

浮士德(fat、fat)是欧洲中世纪传说中一位著名人物。可能是巫师或占星师,学识渊博,精通魔术,为了追求知识和权力,向魔鬼作出交易,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有许多文学、音乐、歌剧、电影或动漫以这个故事为蓝本加以改编,例如歌德的《浮士德》、白辽士的《浮士德的天谴》、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英语fatnny)》(fatnny)、古诺的《浮士德》、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克里斯多福·马洛(chrisherne)的《浮士德博士悲剧》(thenicalnrynfnr fat)和水木茂的恶魔君。

诗 64536

关于浮士德的介绍,现在也有了两种说法。其一在于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讲述的是浮士德博士为了追求无限的知识以征服自然,毅然的背叛了天主,以自己的灵魂换取役使魔鬼24年的权力,期满后被魔鬼劫往地狱的故事。其二就是歌德的《浮士德》,讲述的则是浮士德博士为了寻求生命的意义,在魔鬼梅菲斯特的引诱下,以自己的灵魂换得它的帮助,经历了爱欲、欢乐、痛苦、神游等各个阶段和变化,于生命的最后时刻,领悟了人生的目的。参见了两个,分别是魔鬼交易和梅菲斯托费勒斯。

诗 64639

甚至还有关于《浮士德》研究的一些总录。。

诗 64655

“挺有意思的,把它发给你看看。”

诗 64736

它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董问樵著;魏育青编。

总目包括

《浮士德》研究席勒

附录魏玛的东方知音——董问樵魏育青董问樵先生学术年表魏育青

《浮士德》研究

目录

前言

上篇

从翻译到研究

歌德与《浮士德》

关于《浮士德》的翻译和解说浮士德精神

从《浮士德》看歌德的文艺思想和世界观(一)

从《浮士德》看歌德的文艺思想和世界观(二)

《浮士德》诗剧中的诗歌品赏歌德论《浮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