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两个叛徒罢了!”
高一功对这二人不屑一顾,摆了摆手说道:“城北若再布防,兵力更加分散,到时候会更加被动。”
李三甲耐心解释道:“明军既然喜欢搞偷袭,肯定不愿意跟我们硬碰硬的,如果一处发现敌情,只需拼死抵抗,我们的援军肯定能及时赶到。”
“如此一来,无论明军选择哪个方向进攻,都会暴露他们的行踪。到时候,我们只需调集其他方向的兵力,迅速增援被攻击的要道,将其一举歼灭。”
高一功闻言,眉头微松,但心中仍有疑虑:“李先生所言不无道理,可是,若明军真的集中兵力攻打一处,我们岂不是要陷入被动?”
李三甲摇了摇头,说道:“大帅,您别忘了,榆林府并非孤立无援。我们周边还有诸多兵马可以调动。而且,明军长途跋涉,粮草补给必然是个大问题。他们不可能长时间在榆林府周边徘徊,一旦补给不足,他们就必须撤退。”
“因此,我们只需坚守榆林府,等待明军露出破绽。我们可以有很多次失误,明军却不行,他们只要出现一次失误,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高一功闻言,用力点了点头,说道:“好!就依李先生之计行事!”
命令传达下去,榆林城内外忙的不亦乐乎。
士兵们将一块块巨石被搬运道城头,加固城墙的薄弱处。
全城的工匠都被召集起来,紧急修缮城门,准备已经迎接大战。
大量粮食从粮仓运出来,送到各部,以备不时之需。
榆林城外的各个交通要道上,斥候和暗哨如蜘蛛网般密布,密切监视着周围的一切动静。一旦有明军的踪迹出现,便可立即发出警报。
整个榆林府内外忙的不亦乐乎,所有人都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然而,十天过去了,明军却如同消失一般,至今杳无音讯。
城头上,高一功和李三甲迎风矗立,眺望南方。
前方是一大片平坦地,一眼能望出去十几里。
终于,高一功忍不住问道:“李先生,我请问你,明军在何处?”
李三甲闹眉头紧皱,喃喃道:“奇怪了,不应该啊……”
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