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再起波澜(1 / 2)

陈金水也明说了:“你们俩要落户陈家村,没问题。但地没有,货郎担也别挑了。”

骆玉珠当即不干了。

“凭什么啊?没地没钱,我们吃什么啊?”

有地的家庭都吃穷了,更何况没地的呢?

杨杰急忙拉住骆玉珠,随后赔笑道:“能落户就行,能落户就行。”

“鸡毛对于我们,那是亲兄弟一般的存在。”

“我们俩呢,其实就是为了等他。”

“您说的有道理,现在上面风声紧张,我们愿意安分一点。”

杨杰赶紧使眼色,先落户再说。

陈金水也不是过分的人,以大队的名义,将一处破旧的民房租给给他们。

在市场没有开放前,大家都很苦。

很多农村人都饿死,冻死,就是因为穷。

这个时候,房子是没有个人产权的。

土地,房屋都是集体的资产,属于公社的。

而村民在当时叫社员。

还有一部分外来户,或者下乡的学生,或者是劳改的人。

他们也可以领取到房子,破损的需要自己修。

但这些人不是社员。

社员有自留地,通常土地面积在3分好地(0.3亩地,大约200平米)

这个土地上的一切,是不用缴纳公粮,不限制种植任何经济作物。

大部分人自留地选择种番薯,南瓜,蔬菜一类的。

这也是农民到城市买卖商品的来源。

陈家村地穷,很多地方不适合种植。

优质的田地都是公家的,种主粮水稻。

自留地那就是山地,或者溪边临时堆积出来的前滩,或者山脚根。

这些土地的特点就是贫瘠。

浙中地区的人创造了一种“塞秧根”的施肥技术。

即用塘泥、焦泥灰、鸡毛、人尿等做成团粒塞施秧根。

这就是独特的肥田技巧。

包括骨头粉一类的,都是肥料。

其实不仅仅浙江,很多穷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肥田技巧,或者类似,或者完全不一样。

浙江大部分土地呈现是红酸性质。

有些土地即便是沤肥过后,还是不适合种植水稻或者玉米。

直到甘蔗这种南方来的经济农作物的出现,与之一拍即合。

甘蔗就是义乌红糖的核心来源。

主体部分需要按比例,大部分缴纳公粮。

每个地区的比例不一样,反正金华地区大部分需要缴纳百分之二十五的公粮。

同时还有百分之十五是按官方指导价(极低的价格)自愿缴纳。

反正这个自愿就和要求学生自愿买校服一样,逃不掉的。

这个缴纳的比例,还是按照当时杭州、湖州一带的农田标准来实行的。

这样对于土地贫瘠的山区人民,无疑是晴天霹雳。

看似只需要百分之四十,实际上大队田地里产出的粮食,起码要百分之六十以上。

高亩产的粮食想都不用想,那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所以,很多农村活不下去了。

所以,陈金水这样的公社大队长,也堂而皇之的带着乡亲们走街串巷。

只为了那一口吃的。

现在,上面不管你这个,他们只看成绩。

这会是抓田地,抓产粮;

将来抓市场,抓经济,抓GDP。

人还是老样子,一样的顽固。

你不知指望每个当官的,都是邱英杰那种人才,目光长远。

大部分也只是碌碌无为,只会照本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