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莲花碗(2 / 2)

与珍藏。至于批量化生产,那将是他们翻越巴蜀大山,迈向更广阔天地后的新篇章。

阿囤弥,这位来自茶马古道深处的女子,她的眼中闪烁着对玉瓷的无限渴望,仿佛每一件瓷器都能化作金币,照亮她的梦想之路。她在史家瓷坊的珍宝间流连忘返,最终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瓷器,问道:“弟弟,这样的玉瓷,能否给姐姐多留几件?”

苏油微笑着摇摇头,宛如智者般缓缓道来:“姐姐,做生意如同细水长流,而非一时的狂欢。纵有金山银山,若不懂节制,终会枯竭。此行你们的重心在于盐与布疋丝绸,这些是基础,是生活的必需。至于玉瓷、宝刀、织染与图书,能匀出千贯已是极限。”

阿囤弥闻言,欲要摆手拒绝图书的采购,却被苏油打断:“姐姐,您可曾想过,图书才是此行最为关键的一环。我们与大宋的交往,文书是桥梁,契约是保障。

随着铜器的大量生产,贸易规模的扩大,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法律知识作为支撑,我们如何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稳住航向?”

阿囤弥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大悟的光芒,她开始重新审视图书的价值,仿佛看到了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承载着智慧与规则的书籍,将成为他们部落与大宋之间最坚实的纽带。

在雅州那座古老而繁忙的榷场里,堆积如山的商品犹如潮水般汹涌,却似乎找不到足够的河口去宣泄它们的价值。

官员们面面相觑,不禁向二林部的使者提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你们看,这榷场仿佛一位胃口有限的巨人,即便心怀壮志,也难以一口吞下如此浩瀚的宝藏。

或许,你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播下一颗种子,开设一间永不落幕的店铺,让你们的商品在这里生根发芽,与时光共舞,自行绽放它们的魅力?”

二十一世纪的宋朝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