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程家私坊的米曲(1 / 2)

湿度的掌控,则是一门更为微妙的学问。定时喷水的仪式,如同细雨轻拂过初绽的花瓣,每一次喷洒都是对湿度的精准拿捏,让环境在干燥与湿润间轻盈起舞。

含氧量的调节,则是另一场无声的较量。不同容器的密封奥秘,物料间紧实度的微妙差异,共同编织了一张隐形的网,调控着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宛如一位隐形的调香师,调配着发酵的香气与节奏。

在这繁复而精细的实验中,一张详尽无遗的表格成了不可或缺的指挥棒,它记录下每一次尝试的组合与结果,是知识与经验的结晶,也是未来成功的导航图。

实验的材料,皆取自老窖窖池那深邃而神秘的底部,窖泥如同时间的宝藏,承载着岁月的醇厚与芬芳。而米曲的选择,则显得尤为简单直接——程家私坊的米曲,品质卓越,无需多言,程文应轻轻一挥手,便如获至宝,为酿造之旅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日的任务,除了这些繁复的筹备,还有一项特别的任务——蒸馏酒糟,这既是对资源的极致利用,也是对品质的又一次升华。

程家私酒的工头,在品尝了程文应赠予的永春露后,眼中闪烁着惊喜与决绝,二话不说,卷起铺盖,如同一位即将踏上征途的勇士,毅然决然地投入了酒坊的怀抱。

冷凝器,这个由苏油设计、石通精心打造的杰作,其结构简约而不简单。一根粗壮的铜管悠然接入,如同主动脉般,在进入冷凝槽前巧妙分岔,化作数根细流,穿越冷凝槽的洗礼,最终又汇聚一堂,化作甘冽的酒液,潺潺而出。

冷凝槽内,流动的凉水轻轻拥抱着铜管,如同温柔的情人,给予它们最纯粹的冷却。

铜管的选择,是对导热性能的极致追求。它们经由铜皮缠绕铁棒,经过烈火的锻造与锤炼,最终成形。但连接处的艺术,则需要更加精细的焊接技术。为此,苏油又一次展现了他的创造力,发明了喷灯这一奇器。

喷灯,一个看似笨拙实则充满智慧的小焦炭炉子,大小仅与酒杯相仿。底部连接着铜管,鼓风机轻轻一吹,氧气便如潮水般涌入。

旁边,一根7字型的铜管与之并肩作战,共同沐浴在鼓风的怀抱中。杯中的焦炭,在氧气的助燃下,绽放出璀璨的蓝焰,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而这道蓝焰,经过旁边铜管的引导,化作一道炽热的火苗,以松香为媒,轻松融化铜丝,实现金属的完美焊接。

这一发明,即便是史大这样的老江湖,也忍不住瞪大了眼睛,仿佛见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奇迹。喷灯虽粗犷,却蕴含着无限的创造力与智慧的光芒,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创新与匠心,可以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众声喧哗中,有人高亢地宣称:“咱们的师父,简直是欧冶子重生,鲁班再现!瞧瞧这手艺,不服不行!”话语间,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仿佛师父的名字已化作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着每一个人。

而谈及那传说中的蒸馏神器,众人眼前竟是一口朴实无华的大铁锅与一只硕大无比的蒸甑,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岂止是返璞归真,简直是将匠心独运藏匿于最平凡的器物之中。

更令人称奇的是,那锅盖非同小可,竟是由一层薄铜皮精心打造,更令人咋舌的是,它竟是倒置的扁圆锥形状,仿佛一位倒立而行的智者,静静守候着即将到来的奇迹。

锅盖内部,凉水潺潺,仿佛静待佳音的听众。当酒蒸汽缓缓升腾至锅顶,它们便在这铜皮盖的引领下,优雅地冷凝成珠,继而汇聚于圆锥的尖端,如同晨露般晶莹剔透,最终滴入下方的收集器中。

这还不够,酒液还需穿越一条蜿蜒曲折的铜管之旅,它巧妙地穿过木桶壁,进入了一个更为神秘的冷凝器,经过一番洗礼,方才化身为醇厚的美酒。

提及酒糟,这新一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