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把握十足(2 / 2)

人则只需履行监督之责,既省去了繁琐开支,又确保了政绩显赫,岂不是两全其美?”

税监愣了半晌,才恍如大梦初醒般“啊……啊?”了一声。而县丞则是一脸释然,他对着程文应深深一揖,声音中带着一丝小心翼翼,却又满怀期待:“程老,此法若行,倒是妙策。

只是,曲房的原料进出、产量、自用及外销,能否请税监大人与县计房共同监督,以防万一,也确保朝廷税源不受损失?”

此刻,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县丞心中如鼓点般快速盘算:是随波逐流,分一杯羹,享受眼前的利益;还是高风亮节,举报此事,博取清誉?每一条路都布满荆棘,每一步都关乎生死。

程文应见状,哈哈一笑,那笑声中既有豁达,也有几分狡黠:“此事易耳,县丞大人所言极是,透明化管理,方能长治久安。咱们不仅要做得好酒,更要做得明白,做得光明磊落!”

一句话,仿佛春风化雨,不仅化解了室内的紧张氛围,也让县丞心中的千斤重担瞬间卸下。一场关于酒与权的博弈,就这样在智慧与信任的交织中,悄然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

在那个阳光斑驳的午后,程文应老人站在破败却充满故事气息的官酒坊前,眼中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诸位听好,老夫虽愿接下这烫手山芋,却也有几点规矩须得言明。

其一,你们的监督之眼,仅限于衡量那酒香四溢的产量,至于我曲房内的秘辛,还望诸位高抬贵手,莫要插手;其二,吾等制曲之法,乃世代传承,与这官酒坊的陈规旧习无关,切勿无故侵扰,坏了这份独门绝技。”

县丞闻言,心中竟莫名泛起一阵涟漪,仿佛被某种宿命般的预言所触动——栖云寺的老和尚曾断言他五十岁前财运不济,此刻看来,竟似一语成谶。

但转念一想,至少这并非一艘随时可能倾覆的贼船,心中不禁暗自庆幸,随即整了整衣冠,笑容满面地回应:“自当遵从程公之意。如此一来,贵曲房产出的佳酿越多,于我县而言,岂不是福祉愈厚?”

二十一世纪的宋朝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