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里,人们轻松使用着粘性十足的玉米粉制作各种美食,而在他们手中,仅凭麦粉却难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面对这样的难题,韩工只是微微一笑,仿佛智者的灵光一闪,便找到了破解之道——他将油墨巧妙地置于热水中,通过隔水加热的方式,使得油墨变得温暖而流动,正是这一创举,让油墨印刷的质量跃上了新的台阶。
苏油与韩工相视一笑,彼此的眼中都闪烁着对对方智慧的钦佩,仿佛两位剑客在无声中完成了心灵的交锋与致敬。
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是新世界的大门缓缓开启。在韩工与苏油的探索下,一项革命性的改变悄然发生。他们不仅将瓷土融入纸张之中,增强了纸张的韧性和细腻度,更与改良后的油墨携手,共同绘制出一幅印刷技术的新篇章。
就拿那本《杜工部集》来说,其印刷品质之精良,已远远超越了当时风靡杭州的传统版本,仿佛是从未来穿越而来,让每一个翻阅它的人都为之震撼。
而谈及字体,更是这次革新中的一抹亮色。油墨印刷的特性,使得它能够完美呈现极细的笔画,于是,书页上的文字变得小而精致,每一划都如同细丝般轻盈。
苏油在与程文应的交谈中,直到一半时才猛然注意到这份不同,他好奇地问道:“这,究竟是何等奇妙的字体?”程文应闻言,脸上洋溢着孩童般的得意:“怕你笑话我这老骨头爱凑热闹,这字体的设计,正是在下的手笔。”
说着,他指向首批用瓷码印刷的书册,笑道:“我将过去常用的字体称为‘正体’,而这种细瘦如柳、清雅别致的新字体……”苏油心里暗暗祈祷,生怕听到那个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却又太过独特的名字——
“千万别是瘦金体啊!”然而,程文应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松了一口气:“我们称之为‘细体’。”
二十一世纪的宋朝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