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共度难关(2 / 2)

年景,他还要用稻子去换粟米,为啥?因为粟米比稻子耐放,能存个好几年。结果呢,有一年大旱,家家户户都愁眉苦脸的,仲先公却从容不迫地拿出那些红嘴芋,蒸熟了摆在家门口,任人自取。然后,他又用存下的粟米熬粥,救济穷人。”

“还有啊,他把家里多余的田地都卖了,换成了稻米,这样一来,苏家上下没人挨饿,连周围的乡里乡亲也都跟着沾了光,度过了难关。”

“您要是不信,随便去眉山城里,或者可龙里四里八乡问问,苏家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那可是杠杠的!只要苏家有事,一呼百应,大家都愿意帮忙,那可是毫不含糊的!”

苏油这下彻底明白了,难怪那次嘴炮堂哥一篇题记差点把首富程家给“炮轰”了,事后还能安然无恙,原来背后靠的就是苏家这份深厚的民心。

“原来,苏家在眉山赢得的是人心,这才是真正的‘不好惹’啊!”苏油感慨万千,心中对苏家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石通说得兴起,继续补充道:“仲先公的好,不光体现在灾荒面前,他平时的一举一动,都透着一种难能可贵的人情味和远见卓识。这样的家风,才是苏家真正的财富。”

在那个灾后重建的艰难时期,有一段关于土地流转的温馨插曲悄然上演。曾有位幸运儿,在灾难之前抢先购置了几片肥沃的土地,然而世事无常,他手头一时周转不开,竟萌生了将这份来之不易的财富重新归还给苏家的念头。

石通闻言,笑声爽朗:“哈哈,说到仲先公的好脾气,那可是远近闻名!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牙牙学语的孩童,只要在路上相遇,他总会主动让路,邀请对方先行。若是熟人,更是会停下脚步,笑语盈盈地聊上几句,让人如沐春风,无人不喜爱他。”

苏油拍手笑道:“对了,我还听说仲先公偏爱骑驴,时常悠然自得地骑着驴子四处游历。说起来,驴子与我们苏家似乎有着不解之缘,连程夫人怀孕时都梦到了张果老,说是因此怀上了子瞻呢。”

二十一世纪的宋朝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