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被唤作玉瓷!”
史大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眼神中闪烁着对美的执着追求,仿佛是在争夺一件无价艺术品的命名权,尽管这权利在常理中应属于那位温文尔雅的小先生——苏油。
苏油轻轻一笑,如春风拂面,不以为忤:“史世伯真是慧眼识珠,玉瓷,这名字雅致非凡,远比骨瓷、骨灰瓷来得更加脱俗。”他的语气中满是赞许,仿佛是在欣赏一位老友的即兴佳作。
史洞修闻言,呵呵一笑,脸上泛起一抹赧然之色:“贤侄啊,老夫一时高兴过头,竟忘了这命名的规矩……还望勿怪。”他的眼神里既有歉意,也有对苏油宽容态度的感激。
苏油摆摆手,大度地说:“名字取得确实好,但要真正配得上玉瓷之名,还需等它施釉重烧,焕发新生。”他的目光中闪烁着对技艺的无限热爱与期待。
史大拍着胸脯,信心满满:“小少爷放心,有了您的指点,这施釉之事易如反掌。薄釉相较于烧结胎体,简直是小菜一碟,史大定不负所托。”他的言语间洋溢着自信与豪情。
苏油微微一笑,转身对史大说:“今日,我们便要解决这施釉过厚的问题。对于瓶子这类器物,你大可先从内釉开始,那工艺相对简单。至于外层的薄釉,以及盆碗等物,我已有了对策。我出城时,在那城门边的老铁匠铺里,特地定制了一件秘密武器。”
话音未落,八娘与二十七娘便款步而来,招呼众人用餐。在宋代,普通市民一日两餐已是常态,而富人家中或许能享有一日三餐,甚至偶尔还会有夜宵的奢侈。
但在苏油的世界里,一日三餐是不可或缺的日常,即便每餐量不大,却都精致无比,每一口都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这也成了老伯爷常常打趣他的话题:“你这穷命富身子,小心吃垮我这把老骨头!”
二十一世纪的宋朝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