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任务评测(大结局)(2 / 3)

冯铠章、郑鸿逵所率的水师击败,最终左良玉父子选择自杀。

这一仗之后,崇祯帝一举将所有的反对势力连根拔起,而左良玉死后,武昌重回崇祯的掌握之中,至此崇祯帝所定的江淮防线算是整顿完毕。

在整顿好大后方之后,崇祯全力支持山东战场,在金钱和物资的支持下,南明的国力迅速转化为武力,物资和兵员源源不断的向山东方向输送过去。

而在陈贞慧的宣传下,百姓们也激发出了热情,他们知道若是让清军得势,未来迎接他们的只能是地狱般的生活,他们积极配合明军作战或是骚扰,让清军不胜其烦。

虽然清军数次增兵,甚至于绕过济南、济宁南下,可是南明的江淮防线守得是固若金汤,让清军在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

而且在崇祯发动的人民战争面前,清军的补给变得更为困难,在经过长达数月的对峙之后,只能是慢慢退回与明军对峙的状态。

清军南下失利,明军却是越战越强,李成栋以徐州为根据地,率军北上河南,短时间内收复了大片的土地,恢复了明朝的政权。

而在这一切的争斗中,南明展现出不俗的战力。

缺乏民众基础的清军,只能是采取焦土政策,大量民众被杀,城池被屠,可这也极大地刺激了各地对于清军的反抗。

而与此同时,大顺军却是在清军的攻击下节节败退,崇祯十八年五月,大顺军到达湖北九宫山麓时,李自成率轻骑二十余人登山探路,被当地民兵武装姜大眼杀死,尸首秘密埋葬。

李自成战死后,李来亨奉崇祯之名前往大顺军招降,李过、高一功、刘体仁投降。经过整编后的大顺军,在李来亨新军的配合下,进攻蜀中与张献忠展开争夺。

张献忠不敌,狼狈退出成都,其成立的大西政权被灭。李来亨继续挥军北上,击败投降清军的原大顺军旧部贺珍、罗岱、党孟安、郭登先等人,占据汉中。

崇祯十九年。

崇祯命冯铠章组建大明海军。最新研制的铁质龙骨,覆盖钢甲的最新风帆战列舰列装海军,新式的舰炮也同时在海军装备,大明海军的旗舰,大明王朝号排水量达到一千五百吨,舰上更是配备了有一百零四门火炮,其中六十磅炮二十门,三十磅炮八门,十八磅炮三十二门,九磅炮四十四门。

大门海军强大的火力让其纵横海上,曾经嚣张一时的海盗在海军的打击下销声匿迹。而大明的海商则是在配备火炮的商用战船的护送下开始了远洋贸易。

为了配合陆地上的战争,大明海军从登州出发,沿海北上,占据旅顺口,并在此建立基地,威胁清廷的老家盛京。

同时,在海军的配合下,黄蜚率军登陆朝鲜,朝鲜仁宗李倧含泪迎接王师归来。

眼看着龙兴之地不保,满清的贵族纷纷要求迁都,顺治无奈之下,只能是选择将都城迁回。而随着清军迁都,明军在山东从守转攻,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光复营、人民军在阎应元的率领下展开反攻。

而李来亨、李若琏也随之展开攻击,发动全面的反攻。

此时明军的火器威力已经越来越大,清军的骑兵面对明军的火枪已经没有了优势,火炮的射程和威力进一步提升让清军据城而守也不可能,在明军的攻击下,清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一路退守到山海关!

至此清军除了仍然死死守住山海关,明朝的疆域再一次回到了大明!而此时的大明已经没有了饥荒和动乱,人们虽然还不富裕,可是却已经能过上平静的生活。

回到北京的崇祯再一次站到了煤山之上,来到了那棵歪脖树前。

“我又回来了,”崇祯伸手抚摸着歪脖树的树身,心情激荡地说道,“到了此时,不知道我算不算是完成了力挽狂澜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