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山门以内,贾母在轿里看见有守门大帅并千里眼、顺风耳,当方土地、本境城隍各位泥胎圣像,就命住轿。
贾珍带领各子弟上来迎接。
凤姐知道鸳鸯等在后面,赶不上来搀贾母,自己下了轿,忙要上来搀。
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拿着剪筒,照管剪各处蜡花,正想找机会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怀里。
凤姐就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骂道:“野牛肏的,胡朝那里跑!”
那小道士也不顾拾烛剪,爬起来往外还要跑。
正好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围得风雨不透,只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拿!打,打,打!”
贾母听了忙问:“咋回事儿啊?”
贾珍忙出来问。
凤姐上去搀住贾母,就回说:“一个小道士儿,剪灯花的,没躲出去,这会子混钻呢。”
贾母听说,忙说:“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哪里见过这个阵仗。要是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得慌?”
说着,就叫贾珍去好生带了来。
贾珍只得去拉了那孩子来。
那孩子还一手拿着蜡剪,跪在地下乱抖。
贾母命贾珍拉起来,叫他别怕。
问他几岁了。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孩子吓得说不出话来。
贾母还说“可怜见的”,又跟贾珍说:“珍哥儿,带他去罢。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
贾珍答应,领他去了。
这里贾母带着众人,一层一层地瞻拜观玩。
外面小厮们见贾母等进入二层山门,忽见贾珍领了一个小道士出来,叫人来带去,给他几百钱,不要难为了他。
家人听说,忙上来领了下去。
贾珍站在阶矶上,问:“管家在那里?”
底下站的小厮们见问,都一齐喝声说:“叫管家!”
登时林之孝一手整理着帽子跑了来,到贾珍跟前。
贾珍说:“虽说这里地方大,今儿没想到来这么些人。你使的人,你就带了往你的那院里去,使不着的,打发到那院里去。把小幺儿们多挑几个在这二层门上同两边的角门上,伺候着要东西传话。你可知道不知道,今儿小姐奶奶们都出来,一个闲人也到不了这里。”
林之孝忙答应“晓得”,又说了几个“是”。
贾珍说:“去罢。”
又问:“怎么不见蓉儿?”
一声未了,只见贾蓉从钟楼里跑了出来。
贾珍说:“你瞧瞧他,我这里也还没敢说热,他倒乘凉去了!”
喝命家人啐他。
那小厮们都知道贾珍素日的性子,违拗不得,有个小厮便上来向贾蓉脸上啐了一口。
贾珍又说:“问着他!”
那小厮便问贾蓉道:“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乘凉去贾蓉垂着手,一声不敢说。
那贾芸、贾萍、贾芹等听见了,不但他们慌了,连贾璜、贾打扁、贾琼等也都忙了,一个一个从墙根下慢慢溜上来。
贾珍又跟贾蓉说:“你站着干啥?还不骑了马跑到家里,告诉你娘母子去!老太太同姑娘们都来了,叫他们快来伺候。”
贾蓉听说,忙跑了出来,一叠声要马,一面抱怨道:“早都不知干啥的,这会子寻趁我。”
一面又骂小子:“捆着手呢?马也拉不来。”
待要打发小子去,又恐后来对出来,说不得亲自走一趟,骑马去了,这就不说了。
且说贾珍刚要抽身进去,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