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能百战百胜,关于这一点,大家都看了很多战报,应该没意见吧” 说完这些话后,老索尼停了下来,环顾一众首脑,发现有人沉思,有人在不停地点头。 南方的伪明永历朝廷,经历两次抗清大高潮,那时候也是轰轰烈烈,如日中天。 第一次,是顺治五年的时候,广东的军阀李成栋,江西的军阀金声桓,突然叛清降明,举国震惊。 第二次,是顺治八年的时候,大西军巨头李定国,两蹶名王,干掉了孔有德和尼堪,战功赫赫,威震天下。 但是,很快,没过多久,这两股浪潮就被满清扑灭了,因为永历朝廷一盘散沙,各自为战。 老索尼看的很清楚,大清的西征大军,之所以惨败,就是因为出现了伪帝朱雍槺,军政一把抓,号令如一。 看到大家都不反对,老索尼继续把目光看向对面,望着罗可铎和杜兰,沉声问道: “克勤郡王,杜兰贝勒” “你们都参加过西征大战,都是西南回来的,应该亲身体验过明贼,这些话有意见吧” 要想打赢西南的明贼,首先要了解对方,知道自己的对手是什么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吧。 对面的两个宗室王爷贝勒,刚好参与了西征,算是真正经历现场的人,肯定是最有发言权了。 “啊” 听到老索尼的发问后,克勤郡王罗可铎,也是一个激灵,啊的一声惊叫,仿佛回到滇西潞江南岸。 “索大人说的是” “潞江之战,就是本王亲自指挥的,记忆犹新啊” “那一战,潞江西岸的南蛮子,火力豪横,悍不畏死,号令如一” “我军几万人,拥有上千只竹筏渡船,伤亡了近万人,硬是冲不上西岸的河堤” “那一战,贝勒尚善,征南将军卓布泰,西安将军富喀禅等等,十几个沙场老将,望着滔滔的潞江水,也是无可奈何” “还有,那个伪明帝朱雍槺,当初只是初出茅庐,但手段残暴,直接在潞江西岸堆彻京观,震慑我军将士,太血腥了” 年仅19岁的罗可铎,以前就是一个战阵菜鸟,没有经历过血腥大场面。 满清就是如此,从关外到关内,大部分的人,都是十几岁上战场,因为满清女真,缺少丁口啊。 当然了,也是因为多尼和罗可铎,缺乏沙场经验,资历浅威望低,顺治才会放心让他们领兵西征。 那时候,还有更合适的岳乐,则是继续待在京城,枯坐冷板凳,毕竟是老武夫一个,领兵打仗十几年了,威望不小啊。 可以想象一下,锦衣玉食的罗可铎,第一次上战场,就遇到如此血腥残暴的大场面,肯定是记忆一辈子的。 滇西一战过后,满清的大军回到楚雄,背锅侠罗可铎,直接跑回来昆明,然后奉旨回京,非常干脆的接受惩罚,罚俸禄枯坐王府。 “索大人说的对” “那时候,本贝勒虽然没有亲临前线,但也是亲耳所闻了” “久经沙场的尚善贝勒,从滇西回来后,把他的所见所闻,全部说了出来” “那时候的明贼军队,确实有点与众不同,各部进退自如,号令如一,勇猛异常啊” 好运人杜兰贝勒,满清的大功臣,听完索尼和罗可铎的话后,也赶紧站出来,大声认同的回了几句。 心中颤抖不已啊,还是自己命大啊,要不是出使缅甸小国,说不定的话,他就跟着多尼和尚善一样,命丧云贵了。 同时,自己也是庆幸不已,还好出使了缅甸小国,顺手捡了一个明朝皇帝头颅啊,否则今天也没资格站在这里。 还有一个更庆幸的事,杜兰刚刚离开缅甸不久,明军又攻陷了阿瓦城,干掉了莽达和德钦漂啊。 可以肯定的说,这个杜兰贝勒,运气不是一般的好,躲过了云贵之战,又躲过了阿瓦城之战,最后还拿
第561章 知己知彼(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