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幕~ 皎月舞海映烁浪(2 / 3)

别在西北印度洋卧蚕1号热液区和大篷热液区进行了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的第3次下潜和第4次下潜,这两次下潜都在调查区域发现了热液喷口并获取了硫化物样品。同年5月23日,"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最深处下潜,潜航员在水下停留近9小时,海底作业时间3小时11分钟,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

2020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按计划于当年6月从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码头出发,历时一年,于2021年6月完成了环球航次。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中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是当时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它的成功说明了该类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中国深海潜水器在那个年代成为世界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是特别值得纪念的。

另一个值得牢记的就是:公元2021年由中国浙江大学牵头,中科院沈阳自r动化研究所、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水下直升机″,在8月27日至9月3日在中国南海完成海试验收,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当时海试的样机形状像飞碟,直径1.5米,以电能为动力,有极强的机动性。扁平状的圆碟设计使机体水平方向的接触面积小,减小运动阻力,增加了垂直方向运动的稳定性。该类潜水器之所以叫"水下直升机",是因为它与直升机类似,可完成停机坪″起飞"、“空中″悬停、原地360度旋转等。工作时从海底基站"起飞",完成海底观测等任务后降落回海底基站充电、传输信号,实现海底基站间的数据等接驳,避免了敷设海底电缆的难度和成本。该机可贴底海底飞行,海底停机坪″起飞″、降落与入坞,以及360度全周转向、定点悬停、无线充电、声学导航与追踪、布放与回收等,'是中国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自主无人潜水器,可长期驻留海底工作,有自由"起降”、定点悬停、全周转向和贴底航行等常规AUV无缆水下机器人难以实现的功能,可用于海底移动观测、资源勘探、区域巡航与探测、管线监测与维护、救援与打捞、考古,以及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智能运维等。这么一个″水下直升机″的概念是当时浙江大学的陈鹰教授等人提出的,是他们受直升机的启发,为提高潜水器的机动性能,丰富工作模式而设想提出的。而当时传统的无人潜水器基本适用于海洋上层水体的观测与作业,″水下直升机"可长期在近海底观测作业。在当时海试成功证明了该技术可行,同时也发现″停机坪"布放难度较大等问题,为日后进一步发展研究指明了方向。

继续阅读

中国一直继续坚持走自己改革发展科技创新之路,公元2022年在深海科技研发科考又一次取得重要突破。这一年的9月16日,由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组织的″深海深渊科考与装备海试共享航次”顺利从三亚起航出发,前往南海执行科考任务。″探索二号"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和60名科考人员,在那一年的9月25号,″探索二号"搭载″深海勇士"号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返航,顺利完成了深海地质原位观测及国产化装备海试任务。

″探索二号"是中国首艘全数配备国产化科考作业设备的载人潜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是中国自主研发由闽地马尾船厂于2020年6月,历时一年半集聚国内各方力量完成适应性增装建造并入列海科船舶系列的,该船除了支持深远海常规科考作业外,还可搭载万米载潜水器“奋斗者号″和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探索二号"的成功建造体现了中国在关键装备国产化发展道路上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升了中国核心科考设备的整体装备水平,对中国深远海工程技术产业和科学考察研究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深海科学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