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冗官,减轻百姓负担。但触犯了士族权贵、豪门大户的利益。州、府、县等各级官员推诿拖延,执行不力或是歪曲律法,从而激起更大民怨。十三年后,变法随着王安石去职而无法推行,一年内全部被推翻。
看着这一本本昂贵的书籍,赵朗心中一动,想起了一项发明:活字印刷术。此时毕昇已去世,他发明的泥胎活字印刷术已过去了50多年,但活字印刷术并没有受到宋廷与社会的重视,主要是印刷出来的东西质量还处于比较粗糙的初级阶段,比雕刻版印刷的质量差了许多,还未能让文人墨客所接受。赵朗的几名弟子都各自传了一项或几项技术,唯有燕青还在学院学习基础知识而未授其技术,这活字印刷术授予燕青最合适。
格物门的高层都已在鞋山山庄安了家,各自都建造了自己的宅子,过年期间,阖家欢聚,其乐融融。赵朗孤家寡人的,陪他一起过年的有陈元英和燕青两名弟子。两名弟子各显神通,川菜、湘菜、鲁菜、淮扬菜轮番上阵,燕青不愧是日后的“风流浪子”,啥东西一学就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厨艺也很出色,盐水鸭、盐焗鸡、山东肉火烧、浔阳红烧鲤鱼,随手拈来,样样色得味俱全,吃得赵朗啧啧称赞。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吃大喝了几天,应付了上门拜年的众人,赵朗便把燕青召到身边,把凸版铅字活字印刷术的册子传给了燕青,并一一讲解了铅字制作、药水墨汁配方、字盘排列、检字方法等等。燕青本就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头脑灵活,身手敏捷,一点就通。十五岁的燕青听师父讲解一遍后,马上就意识到这项技术的伟大与重要,拜倒在地感谢师恩。
赵朗叮嘱燕青道:“这一项技术非常重要,关键点是墨汁配方和铅字制作,你要严格保密,过了上元节后,我会叫你许师兄在江心岛择地建一个印刷厂,你收集书籍,大量印刷,低价批发给书商,先垄断江州书籍市场,然后再向整个江南东路与西路发展。
燕青双眼放光,语气坚定地道:“定不负恩师所托。”
丰足快乐的新年很快就过去了,过了初八,江心岛工厂又开始恢复生产,四个工厂和修路的、开荒的工人在管事与队长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赵朗把印刷厂的设计图交给了许贯忠,让他在江心岛的东面建一个印刷厂,再交给燕青负责管理,许贯忠拿着设计图找燕青商量去了。
过了假期,鞍山山庄内就不时响起了一阵阵巨大的响声,外人不知里发生何事。这一段时间,赵朗宣称要闭关七天,不见外人,连长老们都见不到赵朗,只不过从那巨大的响声,长老们也估计到赵朗可能是在制作大鞭炮。七天后,山庄重新开放,一切照常,仿佛那些巨响从来没发生过一样。
过了正月,棉花种植与农作物种植的事儿要提上日程了。岛上已开发出一万二千亩的田地,等到四月份种植棉花季节时估计开垦出来的田地应达到一万五千亩左右。这一万五千亩赵朗已作了安排,一万亩种植棉花,五千亩种植水稻和蔬菜。岛上的粮食是从江南东路通过长江运回来的,因此岛上的田地不用太多用来种植粮食。此时的江南还未有大规模的匪乱,粮价不高,大批量地购买稻谷约200文一石,赵朗已吩咐朱武与张横,凡飞鱼帮的商船运输完江心岛的货物后,回程之时必须购买船粮食回江心岛,岛上建造大粮仓,须满足2万人两年食用的储存量,以应对未来之危机。
安排好了门派中的事务,赵朗找来张顺与李俊,说道:“守业、庆之,往后的一个月,你们两人一人监督好棉花与农作物的种植,一人监督好产业的生产销售,还要根据棉花和生丝的收购量配合好许总管适当地扩大生产。我先去飞鱼帮朱武那边看看,再去景德镇瞧瞧,加上路上沿途欣赏风光,一个月后,咱们在杭州楼外楼会合。”
李俊与张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