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宋代最先进的是苏州一位龚姓商人的纺纱机,装有4个锭轴,还保密得严严实实的,并没有推广开来。而没有轴承这个神器,想要继续改造扩大产能,难度极大,一直到明代,才有天津商人改成8轴的纺纱机。而轴承的研制成功,使赵朗可以设计64、80乃至100个锭轴的纺纱机,比后世的珍妮纺纱机提前了600多年。
沿着北面的岸边,赵朗设计建造了二百五十米长的厂房,共安装了200台水力多锭纺纱机,由张海负责技术和生产。
在纺纱机的下游,是宽60米,长400米的织布厂,高有两条水槽,也是利用水动力驱动,水槽前端设有几道闸门,可以控制水的流速,也可用以防涝。织布厂有2个车间,共装配了1000台水力飞梭织布机。
按正常的产能,一台水力飞织布机每天可织八尺宽的布10匹,一个月则300匹,整个织布厂设计产能为每个月可织出30万匹的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整个江州每个月也生产不了30万匹的绸布与麻布,在这个时代,布匹是硬通货,随时可以典押套现。一个厂子织布的产能就大于一个府郡的产能,可见它所创造出来的财富是多么的巨大。
继续阅读!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江心岛上还建了一个制糖厂,利用黄泥水淋脱色法,把购来的红糖利用黄泥水的吸附性,生产出白沙糖,每天可出白沙粮500斤。
四个厂子,三种产品,这种强大的生产力,对于江南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北宋中期全国年上供丝绸总计355万匹,东南和四川共计257万多匹,占全国三分之二,其中仅江浙一隅就达125万多匹,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当然,这只是上供的数量,正常贩卖的数量要远远大过这个数字。而江州地处江南偏西,纺织业本就不是很发达,现在忽然出现了一个年产300万匹的强大产能,对整个江南的纺织业都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以许贯忠为首的参机堂与李俊主持的产业堂受赵朗的启发,采取代理商的形式,制定了周详的销售方案。利用卢俊义的贩马线路,在大宋二十三路选取代理商,每路选取3名代理商,而且是送货上门,价格便宜。现时的布匹都是六尺布,江州的八尺宽布一推出,立即轰动了整个纺织界。价格还低于六尺布,产品立即供不应求。由于人手与原材料生丝的制约,织布厂的产能只达一半,每个月产出15万匹绸布。这月产15万匹的产能在大宋一洒,就小河进入大海一样,起不了一稍大的波浪。
辽国、西夏、金国边陲的商人闻风而动,都来江州寻找机会,又带动了高度数酒、白糖的销售。飞鱼帮和水头帮大量招人,腾出大多数的人手建立运输通道,把布匹、高度数酒、白糖运输至二十三路的代理商中。
飞鱼帮和水头帮也趁势做大,交通点慢慢建立起来。
进入到了九月初,各种产业便产出源源不断的收益,布匹生意上个月产生8万两的纯利;酿酒厂产生6万两的纯利;就连那制糖厂,也产生出2万两的收益。这一个月下来,格物门的三种产品就产生出16万两的纯利。这可是纯利,扣除了原料、运输、损耗、人工等成本纯收益啊。
收益在增加,风险也在积累。据石秀探得的情报,江南八大纺织商人和汴京四大皇商正联合起来,垄断江浙和巴蜀的生丝,从原材料中掐断江心岛纺织产业的产能。
这几天,格物门众人商议如何多渠道购买生丝,忽然郭东楼兴冲冲地过来禀报,张横和派出北上的水头帮众人回来了,就在江边。赵朗一听,喜出望外,与众人一齐到江边迎接。
一到江边,就见到40多条货船一江边码头一字排开,一众人从船上走下来,为首一人正是张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