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不好;炒钢法就是锤打百炼,通过不断重复地锤打去碳,产量少,碳比例也不好控制;灌钢法就是把生铁与熟铁配比再溶,得出所需的碳比例钢材。
赵朗想一良久,决定从明朝宋应星所着《天工开物》记载之法进行改良。那《天工开物》记载的熟铁之法:“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低下数寸筑一方塘,短墙抵之,其铁流入塘内,数人执柳木棍排立墙上,一人疾手撒滟,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用白话说就是这个工艺是把铁水流入小池中,快速加氧,快速搅拌金属溶液,氧化生铁中的碳、锰、硅等杂质,简单易操作,炼出来的熟铁再与生铁熔铸配比,控制生铁与熟铁溶液的比例,以达到含碳1%至1.5%的效果。这就是改良灌钢法。
赵朗把这套方法写成册子,传给了陈元英,要求陈元英把这项技术只限于何铁匠与那两名少年之范围,严格保密。多做实验,多做记录,早日炼成轴承钢。
到了打铁铺,赵朗招何铁匠与两少年议事。这三人都参加过蓝光普照,对格物门都很忠心。赵朗把灌钢法工艺讲解了一遍,要求大家保密,要服从陈元英的指挥,由陈元英作实验记录。
同时,赵朗又把水力冲床与水力鼓风机的设计图交给了何铁匠,又把制作轴承的方法和标准交给陈元英,要求他们做出第一代轴承后,就立即使用轴承,按图制作水力冲床与水力鼓风机,用水动力来制作第二代的轴承,节约人力,增加效率,更加标准化。
何铁匠已加入了格物门,见过门主的仙法,享受过蓝光普照后,他对这个仙家门派真是死心塌地,见门主以仙家技术相授,心中自然是感激,对门主的亲传弟子陈元英也很是尊敬,言听计从。他知道自己有实践经验,陈元英有理论知识,要想炼出好东西,就非得好好配合不可。
此时没有测量材料成份比例的精密仪器,只能通过实验效果来衡量标准。赵朗便下达了一个实验指标,钢材制作的珠粒,在重锤锤打下不裂开,不易变形,是为合格。
他从水底中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