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和国、高氏,发动政变,取代齐姜氏】
公元前655年,夏五月,齐、宋、鲁、陈、卫、郑、许、曹八国诸侯齐聚首止。
周太子郑也到了,齐桓公率领众诸侯叩拜。
子郑再三谦让,想以宾主之礼相见。
齐桓公说:“小白(齐桓公的名)等忝(tian)在藩室(惭愧地居住在封地),见到太子如同见到周王天子一样,哪敢不磕头呢?”
子郑答谢,说:“大家都休息去吧。”
当晚,子郑邀请齐桓公来到自己的卧室,述说太叔带阴谋夺权的事。
齐桓公说:“我小白邀请各位大臣、诸侯订立同盟,共同拥戴太子,请您放心。”
子郑感谢不已,就留下齐桓公同住在行宫。
各诸侯也不敢回国,各自安排食宿,轮番陪伴太子,进献酒菜,并为随行人员提供一切开销。
子郑怕时间太长,一直在劳烦诸侯,就要辞别返回京城。
齐桓公说:“之所以留下与太子相处这么长时间,就是想要周王天子知道我们爱戴太子,不舍得分开,用以破坏他们的阴谋。如今正是夏季酷热,稍微等到秋季凉爽,我们就护送太子回到京城。”
继续阅读
于是定下秋八月回程。
却说周惠王见太子郑这么长时间了还不回来,知道是齐侯爱戴,就心里不痛快,加上皇后与叔带天天在身边说太子的坏话,心中更加烦闷。
太宰周公孔来见,周惠王就对他说:“齐侯名义上讨伐楚国,实际上没能使楚国屈服;现在楚国供奉顺服,今非昔比,也不见得楚国的威望就不如齐国。齐侯又带领诸侯容留太子,不知道是何用意,他还把我放在眼里吗?我想麻烦太宰写一封密信给郑伯,让他离开齐国而投靠楚国,告诉楚君,同我周王室搞好关系,不要辜负了我的一番好意。”
太宰周公孔上奏说:“楚国的供奉顺服也是在齐国的努力下才这么做的,吾王怎么能够抛弃老交情的伯舅(指齐侯)而亲近刚归顺的蛮夷呢(楚之效顺亦齐力也,王奈何弃久昵之伯舅,而就乍附之蛮夷乎)?”
周惠王说:“郑伯不离开那个联盟,诸侯就不会散去,谁能保证齐国没有什么阴谋呢?我已经决定了,你就照办吧。”
太宰没话说了。
周惠王写了一封加盖玉玺的密信,封贴牢固,交给太宰周公孔,太宰不知道信中写的啥,只得派人星夜给郑伯送到了。
郑文公(捷)拆开信,信中写到:“子郑(太子)违背父命,结党营私,不能接替王位了,朕想要立次子带为太子,叔父(郑伯)你如果能够离开齐国的同盟而投靠楚国,与楚国共同辅佐次子,朕愿意委任你主管朝政大事。”
郑伯大喜,说:“我先君武公、庄公,几代人在朝廷为官,领导诸侯,没想到被小国(指虢国)给抢走了位置。厉公有接纳、复位周王的功劳,也没得到重用,如今周王单独授权给我,朝政大权就要来了,诸大夫诸侯都得向我讨好了。”
大夫孔叔劝谏说:“齐国为了解救我们,出兵伐楚,如今您要背叛齐国而结交楚国,是有悖道德的。况且保护、爱戴太子,是天下的大义,您不能够特立独行啊。”
郑伯说:“追随霸主不如追随周王,况且周王的意思想要废了太子,我还拥戴太子干什么?”
孔叔说:“周朝廷的王位继承,只能是嫡子或长子。周幽王宠爱伯服、周桓王宠爱子克、周庄王宠爱子颓,这几件事的后果您都是知道的,人心不附,身死无成。您不顺从大义,而重蹈五大夫的覆辙,您一定会后悔的呀!”
大夫申侯说:“天子的命令,谁敢违抗?如果追随齐侯结盟,是违抗王命,我们离开齐侯后,诸侯必然心疑,心疑就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