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踌躇满志归乡,要做出一番成绩,然而所有的难题都盘算好了,偏偏就忽视了季节导致的问题。
江北这一带,后世属于江苏,梅雨季节可不是开玩笑,下起雨来绝对没完没了。
这时一个老卒挤进人群,低声对田老三窃窃私语,道:“按照陛下的国策规定,建镇至少要两千所房屋,此外还有镇府衙门,税收所,治安所,镇塾大学堂……”
“这四大衙署即便咱们往小了建,但是再小也不能建的像个民房,因此,动工时间会很长,咱们盘算的是半年,其实可能要更久”
“如果拖过雨季再动工,那么,就得明年才完工了。”
“但如果现在坚持动工的话……”
“赵村太爷提的两件事又不得不考虑!”
“土砖害怕水,百姓要农忙,这两件事凑在一起,逼着咱们不得不停工。”
这个老卒说到这里叹了一声,再次道:“田哥,农事为大,百姓淋雨生病的事,也很大。”
“这个责任咱们担不起,建镇之事先停了吧。”
“如果误了收割饿死百姓,咱们就算建起镇子又有什么用,陛下的脾气你是知道的,恐怕得把咱们喊回去暴揍一顿,皇后娘娘现在虽然不再参与政务,但是咱们还有脸面去见娘娘吗?”
“最关键的是,咱们以前的监军刘先生,他可不像陛下和娘娘好说话,他如果盯上咱们可就不是暴揍一顿了。”
“刘先生会杀人的啊!”
田老三听着同袍低语,不由自主的长叹一声,喃喃道:“我明白,我懂的,农事不能耽搁,饿死人会出大事,况且淋雨会让百姓生病,同样也是不小的事端。”
“看来,只听停工了,建房也得等时节,咱们江东这里不适合立马开工。”
他一边说着,一边仰脸望天,突然眼眶溢出泪水,道:“这些我都懂,可我就是不甘心啊……”
“咱们跟着陛下建功立业,好不容易能回家帮助乡亲,陛下仁厚,给了那么多的赏赐,娘娘还专门赐下一块黄金,让我缺钱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用。”
“你们看看,咱们父老乡亲住的都是啥啊?残破不堪的土屋,茅草因为多年不换已经烂了。咱们这里太穷太苦,几次兵灾导致十室九空,剩下老弱妇孺,被人盘剥多年,我想让她们早点享福,我想让她们早点住上新屋子。”
“可是,可是……”
田老三泪水滚滚,明显说不下去了。
赶过来的八个老卒脸色都不好看,他们的心情和田老三一样的低落。
欢欣鼓舞的归家建镇,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然而没想到的是,当头就挨了一棒子。
就在众人愁眉苦脸之时,忽听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紧跟着便听有人弱弱问路,小声道:“请问,此地是田家村吗?”
田老三正仰头流泪,老卒们正长吁短叹,都没心情回答,默默伤感难受。
倒是在场的百姓热心肠,连忙有人迎上去回答:“这里是的,是田家村,你这小娃娃哪里人呀,如此年纪怎么独自一个人出来?”
原来不远处过来问路的是个少年,看年龄顶多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脸上带着清晰的羞赧,少年人特有的局促。
只不过那少年虽然紧张,但却挺胸对着村民报以微笑。
只听这孩子语气骄傲道:“我乃大唐子弟,求学于院长的故乡泾县,于山中之城小京书院,苦读苦学知识七年,两个月前,书院毕业,受院长一旨相招,接朝廷吏部任务,于是离开小京上路,来此担任建镇之匠师。”
“你们,你们不要看我年龄小,但是,我满肚子都是学识……”
“我此来,主要负责匠技事务,建镇乃是我大唐国策,凡大唐子弟都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