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印度有哪些经典名着(3 / 4)

这就是印度 开心可可 2893 字 3个月前

她。顿时大地裂开。悉多纵身投入大地怀抱。最后罗摩兄弟都升入天国,复化为毗湿奴神。
《罗摩衍那》是印度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印地语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罗摩衍那》在印度一直被奉为叙事诗的典范,其影响早已远超出印度,特别是在亚洲广泛流传,而被列入人类文化遗产,被印度人民称为“最初的诗”。罗摩与悉多的故事在印度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影响了人们的道德、宗教和审美观念。
4. 《沙恭达罗》
?《沙恭达罗》是古印度着名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的创作的七幕诗剧,迦梨陀娑的杰作,约成书于公元4至5世纪。
《沙恭达罗》全剧7幕,故事梗概:国王豆扇陀外出行猎,和净修女沙恭达罗一见倾心,两人遂以干闼婆的方式(不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自主婚姻)私自成婚。国王离开净修林时留给她一只戒指作为信物。分别后,沙恭达罗思夫情切,无意中怠慢了仙人达罗婆娑。仙人大怒,诅咒国王丧失记忆,直到见到信物时方能相认。日后,已有身孕的沙恭达罗进城寻夫,国王果然拒认。她想拿出信物却无法找到,原来途中不慎失落河中。她呼天喊地,求告无门,被她母亲、天女尼诺伽救到天上。后来一渔夫从捕获的鱼腹中发现戒指,送交国王。国王恢复记忆后,深为自己的拒妻行为懊悔。这时,天帝因陀罗请豆扇陀出战,去征服恶魔阿修罗。得胜后,豆扇陀飞往仙境,在那里和妻儿合家团圆。
《沙恭达罗》展现了自然世界、身体和精神之美,以及责任与爱的主题。在古代印度广泛流传,版本很多。在中世纪,又被大量译成各种印度方言。在近代,也正是《沙恭达罗》首先为迦梨陀娑赢得世界声誉。1789年英国梵文学者威廉·琼斯率先将《沙恭达罗》译成英文出版,并称颂迦梨陀娑为“印度的莎士比亚”。
5. 《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是印度作家泰戈尔创作的诗集。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泰戈尔凭借该作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吉檀迦利》共103首,单看均可独立成篇。第1—7首为序曲,说明作歌缘由,表现神与人的亲密关系,表现诗人对人神结合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第8—35首为第一乐章,主题是对神的思念与渴慕;第36—56首为第二乐章,主题是与神的会见;第57—85首为第三乐章,主题是欢乐颂,歌颂神给世界带来的欢乐和光明;第86—100首是第四乐章,主题是死亡颂。诗人渴望通过死亡获得永生,真正达到人与神合一的境界;第101—103首是尾声,概括诗集的内容和意义。
?诗集表达了对神灵的虔诚和热爱,以及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泰戈尔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印度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发表之后,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6. 《奥义书》
《奥义书》是印度最经典的古老哲学着作,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献的思辨着作。已知的奥义书约有108种之多,记载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点。奥义书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来印度哲学的基础。《奥义书》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左右,较晚产生于公元后。
奥义书”是具有深刻含义的典籍,是千年不衰的印度圣书。不仅是古代印度圣贤对弟子进行传道授业的秘传,而且是印度人思考自我和宇宙的源泉。印度的宗教哲学多是从奥义书发展而来,千百年来对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有印度的《论语》和东方的《沉思录》之誉。是婆罗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