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湾海底石油探明储量为120亿吨,天然气储量7100亿立方米,油气资源占中东地区探明储量的25%。20世纪60年代以后,波斯湾油气产量大幅度上升,年产石油约2亿吨,天然气约500亿立方米,石油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首位。印度洋海域是世界最大的海洋石油产区,约占海上石油总产量的33%。
印度洋的金属矿以锰结核为主,主要分布在深海盆底部,其中储量较大的是西澳大利亚海盆和中印度洋海盆。此外,在印度半岛的近海、斯里兰卡周围以及澳大利亚西海域中还发现相当数量的重砂矿。20世纪60年代中期,曾在红海发现含有多种金属的软泥,它含有氧化物、碳酸盐和硫化物,包括铁、锌、铜、铅、银、金等多种金属,其中铁的平均含量是29%,锌的富集度最高可达8.9%。红海的金属软泥是世界上已发现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底含金属沉积矿藏。
印度洋的生物资源主要有各种鱼类、软体动物和海兽。印度洋中年捕鱼量约有500万吨,比太平洋、大西洋少得多。印度洋中以印度半岛沿海捕鱼量最大,主要捕捞鱼类有:鲭鱼、沙丁鱼和比目鱼,非洲南岸还有金枪鱼、飞鱼及海龟等。在近南极大陆的海域里,还有鲤鲸、青鲸和丰瓦洛鲸。
此外,在波斯湾的巴林群岛、阿拉伯海、斯里兰卡和澳大利亚沿海还盛产珍珠。
5、战略价值极为重要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洋作为世界第三大洋,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贯通亚洲、非洲、大洋洲的交通和石油输送的纽带。20世纪初,一位英国海军将领曾将多佛尔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形象地比喻为“五把钥匙锁住世界”,其中印度洋就抓住了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三把。
从军事角度看,任何海洋大国在全球领域调兵遣将都离不开印度洋这个“中继站”。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大国来讲,谁能在印度洋上获得战略优势,不仅能确保自己的海上石油命脉不受控于人,同时还可在战时掐住对手的咽喉,有效影响西亚、中东以及南亚地区。
从资源开发角度看,印度洋海底及其周围陆地为世界着名油、气储藏区。从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沿海大陆架,均发现有油、气构造。
三、印度对印度洋的独有情结
继续阅读
印度西南部与阿拉伯海接壤,东部和东南部与孟加拉湾接壤。印度长期将印度洋视为“印度的洋”,并依赖地缘优势,通过发展海军力量和控制关键海域来增强对印度洋的实际控制。
印度洋是印度海洋战略的核心,印度通过修建海军基地欲称霸整个印度洋。印度洋地理位置重要,连接着世界主要海运能源出口商品,是印度能源进口和经贸线路的重要通道。印度洋对印度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失去了海上屏障的保护将导致能源通道和经贸线路被切断。近年来,印度开始向太平洋延伸触角,但印度洋并非印度的海洋,需要互信互惠共同发展。
印度对印度洋的重视体现在其海军建设和地缘政治策略上。印度大力发展海军力量,增强对印度洋的实际控制。作为印度洋地区唯一拥有航母的国家,印度采取“海域控制”、“海上威慑”和“远洋进取”的战略,在关键海域如亚丁湾、波斯湾、马六甲西口等进行部署,以实现对整个印度洋和周边地区的绝对主导地位。此外,印度还通过联合军演和“东向”战略,意欲在太平洋扩大印度海军的影响力。
印度的这种战略意图和行动,反映了其对印度洋地区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利用地缘优势来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为了梦想成真,印度正在进行着不懈努力:一是推出新的“海洋安全战略”,发起了雄心勃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