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的许可证犹如一张被撕碎的纸,消失得无影无踪。此外,在 80 年代,拉吉夫·甘地政府改变了过去的进口替代政策,强调:“无论是原料、中间产业,还是资本成品,只要有利于技术更新、有利于出口,都可以进口。”这些相应政策,如同一针兴奋剂,大大刺激了印度出口导向型的软件业发展。
瓦杰帕伊政府成立后,犹如一位坚定的航海家,确立了要把印度变为“全球信息技术超级大国”和“信息革命时代先驱”的目标。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莫拉索利·马朗说:“我们错过了工业革命,但我们不想错过席卷全世界的这次信息产业革命。”他还宣称:“我们要成为信息产业大国”。瓦杰帕伊总理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印度今后重点发展的两大知识型产业。
1998 年,瓦杰帕伊总理组建了“国家信息技术与软件发展委员会”,其成员遍布各个领域,犹如一支强大的军队,拥有着巨大的权力。该委员会发布了着名的《2008 年信息技术发展计划》,犹如一盏明灯,明确提出用 10 年时间在印度独立 60 周年之时,实现“软件超级大国”的目标,并确定 2008 年印度软件业出口达 500 亿美元的目标。
该 IT 发展计划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印度信息产业发展的道路,明确了信息产业在印度的优先地位,提出要打破印度国内信息基础设施经营的垄断局面,解决信息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改革税制,为信息软件业的发展注入资金和支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完善电子商务和相关法律,并建议将政府预算的 1~3%用于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政府的信息化进程。总之,IT 发展计划为印度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宏伟的蓝图。
为此,瓦杰帕伊政府组建了印度信息产业部,负责实施 IT 发展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 108 条建议。从拉吉夫·甘地、拉奥等,直至现在的瓦杰帕伊政府,10 多年来持续不懈的努力,如同一股强大的推动力,推动着印度软件业迅猛发展。
其次,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这就如同一把金钥匙,为印度打开了欧美市场的大门,也让众多的软件精英在设计软件时如鱼得水,毫无语言障碍的困扰。相比之下,这一点成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犹如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深厚的英语基础为印度软件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由于英语在印度广泛使用,使得该国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交流变得异常顺畅,这无疑极大地促进了软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继续阅读
再者,对人才培养和储备的高度重视也是印度软件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印度还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宛如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的宝库。当前,印度超过 1000 人的软件公司有上百家,前五位的公司员工人数更是在 5000 人以上。这些大公司基本上只专注于软件开发。大多数的软件工程师都拥有十年以上的经验,其中更是不乏一些从美国归来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培训机制,印度不断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软件专业人才,源源不断地为该产业输送新鲜血液。
此外,印度许多软件公司还大胆启用高中生来编代码,这些高中生往往能够精准地把握软件的整体设计。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巧妙地调整了人力资源的结构。因为就算是一些尖端的软件需要一两个软件高手来编程,但大多数软件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需要的更多是类似于编代码的高中生那样的“软件蓝领”。
据悉,印度一家名为 APTECH 的电脑教育公司,在印度国内拥有 1030 个培训基地,每年可培训近 100 万的电脑技术人才。类似的培训机构为印度软件业培养出大量的能编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