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印度成功完成了他们的第一次地下核试验,美国得知消息以后,马上就中断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大部分交流活动。
1978 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访问印度,他向印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要求: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且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印度的核设施进行检查。然而,印度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请求。这一决定导致了美国立即终止了对印度的所有援助。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直到冷战结束之前,两国之间虽然偶尔会有一些互动,但大多数都是低水平的交流。
整体来看,这段时期,印美关系受到冷战时期“两极”格局的限制,再加上美国与巴基斯坦结盟、印度与巴基斯坦对抗以及印度与苏联准结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印美关系总体上显得冷淡、疏远,而且还经常出现龌龊和矛盾,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接下来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冷战结束后的十年间。在这个阶段,印度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相互借助对方的优势,实现了一种相对平稳的过渡。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这个时期,双方都有着各自的需求和目标。对于印度来说,它希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提升自身的地位;而对于美国而言,它则需要与印度加强合作,以维护其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并应对其他大国的竞争挑战。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印美关系逐渐走向缓和与密切。
冷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解体后,美国犹如一匹脱缰野马,迅速崛起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此时,它的目光变得格外锐利,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亚洲地区,如饥似渴地寻找着每一个可能的机会,试图在中国周边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印度,则成为了美国在南亚地区极力扶持和培养的焦点。
与此同时,印度也在不断壮大,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战略智慧,他们准确地抓住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遇,毫不犹豫地向美国靠拢,以期获得更多的利益。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拉奥总理毅然决然地启动了印度经济改革的大幕,放宽了对私人企业和外国资本的限制。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犹如一阵春风,吹开了印度经济发展的蓬勃生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这股强大的推动力,不仅让印度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更进一步刺激了印美之间的经贸关系,为两国的合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美双方的合作日益紧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双方在各个领域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领域与美方展开合作,双边贸易也呈不断增长之势,仅 1995 年年初两国就签订了高达 14 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和 12 项商业协议,美方在当年一跃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国。两国还频繁举行有关安全和战略合作的高层会议,为之后美印关系的持续升级奠定了基石。从 1990 年到 2000 年,印美贸易总额如滚雪球般从 52 亿美元扩大到 580 亿美元,美国对印投资也从 3.72 亿美元飙升到 24 亿美元。
这一时期,印巴冲突和印度公开核试验成为了当时影响美印关系的关键因素。
至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巴基斯坦政局动荡、执意发展核武、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军人专政,一些高层甚至与恐怖主义纠缠不清,已然成为了一个令人头疼的盟友。他们在对抗苏联前线的地缘价值已化为泡影。因此,在调解印巴冲突时,美国的立场愈发偏向印度。克林顿政府虽然谴责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采取的“军事暴力”行动,但是也只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