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在核能技术研发上的先进经验感兴趣。
会谈中,刘强中提出了关于小型反应堆在中国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应用设想,强调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在推广清洁能源、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亚历克斯对此表示赞同,他表示愿意与中国团队共享技术信息,共同探索小堆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最佳实践。
此次接触不仅增进了双方对新型反应堆技术的理解,也为中澳两国在核能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博览会的持续,更多的创新成果将得到展示,推动全球核能事业向着更加安全、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在德国展区的显眼位置,一款名为“Cosmic Power Unit”(宇宙发电单元)的原子发电设备模型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款设备由一家名为“Energie Universelle GmbH”的德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旨在展示其在小型核能发电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为可再生能源市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Cosmic Power Unit”是一款基于封闭循环的高温气冷反应堆技术的小型原子发电机,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适合多种应用场景。它的设计紧凑,重量不到一吨,可以轻易安装在地下或其他有限空间内,适用于远离电网的偏远地区或者作为紧急备用电源。模型上标注的数据显示,单台设备能够产生大约1兆瓦的电力输出,足以满足一个小镇或工业设施的日常需求。
设备外壳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表面覆盖一层特殊涂层,能够有效屏蔽放射性物质泄漏的风险,保障周围环境安全。内置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功率输出,避免过载或故障的发生,同时还具备远程监控功能,便于运维管理。此外,模型上方的透明视窗允许参观者直接观察到反应堆内部的核心工作状态,增加了一丝科技感和教育意义。
德国展区负责人,公司首席执行官汉斯·施密特博士,向刘强中与马玲玲详细介绍了Cosmic Power Unit的研发背景和技术优势。“我们一直致力于创造清洁、可靠且易于使用的能源解决方案,这款产品正是我们努力的结果。”他说,“它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碳排放量,还有助于提高能源自给率,对于那些难以接入主电网的地方来说,这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双方就小型核能发电设备的市场需求、成本效益分析及安全监管政策交换了意见。刘强中指出,在中国,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和海岛经济建设中,此类小型核能设备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能够帮助解决能源供需矛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马玲玲则关注于产品的长期运维和退役处理问题,她建议双方在技术转让、人员培训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
汉斯·施密特对上述提议表示认同,并表示愿意与中国相关部门探讨具体的合作方案。双方约定会后将进一步深化沟通,为实现共赢局面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交流不仅展示了德国在核能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也为中德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开辟了新路径,预示着双方将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环保事业中携手前行。
在中国展区的核心位置,一款名为“山东号”的航空母舰模型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款航母模型不仅外观壮观,完美复制了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更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现了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和海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山东号”航母模型按照1:100的比例精雕细琢而成,长度达到惊人的十五米,宽约四米,几乎占据了展区一半的空间。模型高度还原了航母的各项细节,包括飞行甲板、岛式上层建筑、武器装备、舰载机阵列等。模型下方设有环形走道,参